返回

57以战止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57以战止战 (第2/3页)

来会更强?中国的进步速度,和苏联的改革速度,谁提升国力更快些?

    作为新兴工业势力,非农人口不超过1000万,苏联如果大手笔干涉国家内政怎么办?通过海路支援南方地方势力,做消耗袭扰,本国从北方南下夹击,新生的共和国会很危险,加上外交和日本,英法联合呢?看共和国威胁大,有潜力,倾向于肢解共和国,消灭远东地区威胁,顺便国土扩张怎么办?

    苏联政府会对中国采用何等的态度呢?将国家命运交付到别人手中,确确实实是一种不智的选择。

    于是整个政府决定把黑龙江打回来,对苏联在远东的投射能力做削弱。

    而现在刚好有这样的条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要向坏处思考局势发展,趁着现成军队,充足的财政,主动消减未来可能得威胁。

    苏联的主要国力毕竟是在欧洲,和远东相连的只有一条漫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的内地和俄国的欧洲腹地,中间有漫长广阔的沙漠,荒原,冰原地带作为缓冲间隔。

    只要中国政府趁着现在苏联内战向北进攻,打掉西伯利亚铁路的东方端口,它将失去在远东投射力量的,大片进攻出发阵地。

    苏联如果没有远东地区的粮食支援,想进攻中国,你必须要从欧洲运输粮食,运输武器弹药,全部通过铁路来保证供给,天文般的物资,靠一条铁路,共和国还可以袭扰,自然就不足为惧了,而他要在远东搞建设,总是需要时间的,越是拖时间,一个大国举国之力对抗另一个大国的势力边缘地带,力量投送极限,差距只会越变越大。

    基于这个考虑,中国政府开始集中财政,军事力量,越过长春,向北方,哈尔滨等地发动进攻。

    因为兵力绝对充裕,所以不打阵地战,打的的穿插包围战术。

    俄国远东的兵力不够,不能铺满整个战线,只要你防御,我就留下兵力和你对峙,剩下的兵力向前进攻。去包围你,去切断你的后勤,向你的纵深发展。

    所以说,如果地形足够展开兵力,战争就是人多打人少的游戏。

    俄国在远东地区有多少人口?600万人口?按照10%来动员,也不过60万军队。

    中国政府现在可以拉出100万军队来。如果不够,再加50万怎么样?刚刚打了一场残酷的内战,你不会觉得现在中国政府手中没有军队吧?1.2亿人的政权,去进攻600万没有大量军事工业做支援的人口。

    这次进攻直接打到以黑龙江为分界,把原江东地区都打了回来,要直接把俄国在远东的港口干掉,彻彻底底打断苏联搅动远东风云,插手东方的念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