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1棋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51棋手 (第2/3页)

高炉,钢炉到货了,煤矿,铁矿开采设备跟不上,让你的生产设备闲置。

    那好,你把产业上下游企业一起升级。

    原始的工业链可能很短。

    但是我们参考一下,现代的产业供应链,大家理解一下。

    我们吃的干面条。

    从制作面条的机器,生产面条机的产业链,小到螺丝,大到电机。再到面条的运输,运输车的汽车产业链。源头生产粮食,关于化肥使用的化学工业产业链,关于粮食种子的良种培育产业链。再到农业机器制造的产业链。

    直接说,这就是一个无底洞,你一个地区的能量不够,你去集结一个省的能量去做,然后一个能省的能量也不够,你必须要用一个国家的力量去做。

    但这又回到了我们开始的时候,沿海地区为什么会开放?正是基于国家层面上的失败而导致的结果,大清都亡了,谁支持你?北方袁世凯?他手有这么长吗?

    所以这个链条,根本就走不通。只有失败,一个结果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中等着你,道路是无尽的,但你会走到自己的极限。

    走完一段,我说的这个行业产品,产业技术升级的道路,和一个大的市场扩张和收缩运行周期,需要多久?

    一个大的市场扩张和收缩运行周期,需要根据外部的环境进行调查。

    一个行业,一代产品产业,技术升级的时间,需要根据行业对手的盈利情况、投资情况做分析。

    整个国际市场的经济周期大环境在1910年以后开始走出扩张周期,走向收缩。

    于是1914年一战正式开始打。一战打起来,这个就是部分国家在市场的下行大周期中武力封闭市场(英,法等国,武力保证国内和殖民地市场占有),导致的客观结果(德国殖民地少最先撑不住,所以由他发起)。

    而技术升级呢?随着市场在一战之后剧烈萎缩,没钱消费,随着一战国际市场繁荣混口饭吃的落后产能开始倒闭。

    日本进行了产业合并重组,技术升级。而国内却因资金不足,无法维持产业,也无力对产业进行升级,维持竞争力,被大量的击垮倒闭。

    比如大生纺纱厂。就是那个清末状元张謇建立的企业。

    所以说一直到一战结束后,市场经济周期开始进入收缩,中国南方沿海的现代工业企业开始一**规模消亡,这里的消亡是指和海外列强有竞争关系和冲突的企业。

    随着和列强有竞争关系和冲突的企业陆续消亡,退出市场,南方沿海的市场中,开始充斥日本和列强的商品,南方列强买办的势力,开始正式压倒本工商业势力,走上了政治前台,蒋委员长的崛起由此而始,传统本土顶级猎食者开始让出生态位。

    想发展工商业,必须要有三大要素,要有资金,要有技术,人员,还要有物质,设备。

    作为南方开放的整个沿海地区江苏,浙江,广州,还可以勉强凑齐三要素进行工业化的尝试。

    德国和英法日政策不同,不是贸易政策,是殖民政策,后期被日本击败,日本又会直接掐死山东的工业尝试可能,因为英法距离远,有本地化设厂生产的欲望,或者直接卖现成的设备,也不怕你的竞争,人家的工业是国际市场上卷出来的,你愿意高价买人家落后的淘汰产业设备,人家正面赚一笔,再反手去市场上把你挤垮,双赢,赢两次。日本太近,太弱,不给机会,严防死守,纯粹是倾销策略,没有本地工业化尝试的空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