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越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17越众 (第2/3页)



    “我有一言,请众位大人一听。

    我奉中堂的命令在唐山开办钢铁厂。一共投资了1000万两。

    现在北京当铺借钱,利息要一年35%,京外当铺借钱要30%。北京 有钱地方穷嘛。

    朝廷规定的借款利率是多少?12%,但你上哪儿去借的到?为了办钢铁厂,中堂带头筹款,面子是大到天上去了,利息是多少?15%。如果钢铁厂一切都顺利,一年挣200万两。还了利息150万两。还剩50万两,一年积攒50万两,有个市场波动(钱价,铁价),大概要花二十年时间才能把本息还清。众位大人是不是觉得平常事,做生意就是如此。

    但是这个生意到底能不能做?我要给大家讲一讲西学的道理。

    生产钢铁的设备技术一直在不停的进步。如果是我自己投入的钱,我一年挣200万两,五年后自己的本钱挣回来。然后再花5年10年。我又攒了1000多万两2000多万白银。拿着这些钱,再去升级更大更好的钢铁厂,生产出来更便宜的钢铁到市场上来卖,自己全副身家,都在厂子上,如果有一天厂子打不过同行,倒闭了,所有的投入都要贱卖。

    越是便宜的钢铁就越是好卖,越是好卖自己回钱的速度就越快,那么下一次升级钢铁厂就越快,越来越快,直到没有同行,或者之剩下几个同行,大家有了默契。这些生意场上的事,大家也该听过类似的事,大商号,平价,低价卖货,让借钱做买卖的被本息钱逼死,再把价提上来。

    我去湖广见张之洞总督,手下幕僚直言,汉阳铁厂除了选址不慎,出铁成本高,被高息也是逼的没法子,常常要挪用其他地方的钱,弥补本息钱。

    (张之洞,晚年号称抱冰老人,大概是被贷款利息压的,还背大清上肩,我大明举重冠军,都没他能扛,晚年死后,除了书,啥都没有,大家自己品品,干洋务,兴国,把自己干的破产了。

    我查汉阳铁厂,选址错误,在现代人眼里,它有时候就像一个笑话。

    但是我在网上发现有很多,武汉的老人都非常怀念这个地方。这是为什么呢?写到这里,我才有所明悟。

    汉阳铁厂在这个时代养活了多少人?给了多少人生计和活路?这个厂子是这个地方最高长官。背着巨额的高利贷维持下去的。

    在这个用爱发电的地方。你不喜欢它,那你还有没有良心?

    当然后期大冶铁矿给日本供货,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一方面它确实养活了一些本地的矿工,维系了汉阳铁厂的运作,养活了很多工人,制造大量武器,保家卫国时也用上了,但另一方面,它又资助了日本帝国侵略者,让后期国家损失的很大,有饮鸩止渴的意思。

    这个问题也很好评价,部分人得到利益,但是后果却是大家一起承担的。这里有机会收益)

    我听说一件事情,日本人拿着甲午的赔款,也去新建了一个钢铁厂,本金也是1000多万两白银。

    那你说说它的利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