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14章 踏先人未走之路 (第1/3页)
延熙八年,二月;
科举放榜。
——并未出乎钟会的预料,涉及到算数类的考生并无任何一人入选。
甚至就连世族子弟都没有。
相比于那些儒门经典,《九章算术》这一类的东西实在是过于冷门了一些。
不过顾易倒也并没有心灰意冷。
任何事都需要一点点进步,无论是禁散也好亦或是其他的改革也罢。
总有一天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深入人心。
此次科举,顾氏第八代子弟也有人参加。
这是顾易强迫的。
第八代子弟最大的问题便是自傲,正是因为顾氏的声望实在太强,再加上生于乱世,期间断掉的传承彻底养成了他们自傲的性格。
若是不想传承万世,这种问题就不算问题。
但只要想持续传承下去。
这种心态上的问题便必须要根治。
其实顾易现在已经开始怀疑,当初顾琛不让刘禅关照顾氏子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以顾琛的察人之明。
他绝对不可能看不出来顾氏子弟之中逐渐转变的心态。
当然,这其中自是有人不服,但顾易的态度却是十分坚决,无非便是踢出顾氏,就如当年的顾晨一般。
顾易可以让他们当一个富家翁,但他们从此之后再也不是顾氏之人。
这是顾易必须要做的。
时间如水,匆匆而逝。
张华却非凡人。
初任丞相之位不久,他便已经彰显出了他的不凡。
相继出手将朝堂上的其他声音给压了下来。
虽然对于他这个丞相,仍是有人不服,但在明面之上,他已经彻底稳住了朝堂的局势。
能够平定四方势力,便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顾易并未直接离开洛阳。
他还需要等一等。
等到自己确立的制度完全实行开来,并且大汉也需要时间来彻底修养过来。
无论是“禁散”亦或是关于科举上的举措。
都需要他来亲自盯着。
若是此时离开洛阳,届时这群家伙反扑,影响到了制度的实行那便有些得不偿失了。
当然,顾易也自不会一直等着。
出了为大汉全新制定了练兵计划之外,顾易也是相继召集了一些于原本历史之上有着赫赫威名的将领。
——比如文鸯。
顾易交给他了一批人马,让他们日夜都待在一起,根据乌桓鲜卑等部落的环境进行特训。
他并没有特别交代什么战法之类的云云。
对于文鸯这种大将。
只要能提高和将士们的配合,便足以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
七月。
顾易始终都在盯着“禁散”之事,这是当前顾易最为在乎的事之一。
如今的大汉风向已经逐渐扭转。
朝廷坚决的态度,已经改变了不少士人们的想法,不再去追求那些“服散”之人所说的羽化登仙,而是鄙视他们。
当然也有着好消息。
那就是杜预修缮的历法在经过数年时间之后,终是有了进展。
《二元乾度历》终是问世。
相比于前汉时期的《太初历》与后汉时期的《乾象历》,《二元乾度历》修正了其中很多的误差。
并且在这其中亦是结合了《景初历》所提的多历元法。
可谓是极大的进步。
除此之外,顾易先前所挑选的那一批匠人们也是有了进展。
他们根据顾易进行的点拨。
这些年来相继开发出了不少东西,只不过是进步太小。
但这一次却有所不同。
他们重新修改了曲辕犁的制作方式,在原有单曲犁辕的基础上增加辅助支撑,并且还制作出了可用人力牵引的装置。
缓解了当前曲辕犁对于耕畜的依赖。
虽然在速度上,人力牵引自是不可能比得上牲畜,但对于当前耕畜不足的大汉而言亦是一项进步。
包括牛蹄铁及牛鼻环。
除此之外,还有纺织上的创新。
虽然在现代人的眼光之下,他们做出的东西实在是过于简略了一些。
但放在现在——
这种创新可谓是跨时代的。
毕竟农耕就是当前时代最为核心的生产力。
顾易没有犹豫,立刻便将这些东西向着全国推广。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
与之前不同,这种全新的曲辕犁自是要向着着耕畜不足的区域率先推广,投入使用。
这种事自是也要徐徐图之。
除此之外,顾易又将目光放在了律法之上。
当前的《炎汉律》虽然相比于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当对于一个国家的律法而言却还是有着不足。
在原本历史之中,我国的律法演变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每一个朝代都在吸收着前朝所留下的经验,制定出符合对应朝代的律法。
顾易当然不可能直接推行过于先进的律法。
时代环境的不同。
对于律法需求编辑也有着不同。
顾易只是想要将当前的律法格式改善的更为高效。
他将《北齐律》的格式提了出来,并将一些想法告诉给了张华等人。
这种事也只能他们来做。
顾易虽然已经切身实际的投入操控又观察了这么多年,但从根本的思维上他仍属于是现代人。
他可以提出建议于整体的创新。
但在细节方面,交给这些人才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这注定是一个万象更新的时代。
虽然他所做的这一切,对于当前的炎汉而言看上去改变并不大。
但这些改革对于整个九州的发展而言,绝对意义深远。
延熙十年。
经历了数年的坚持,“禁散”之事渐渐在整个大汉之内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服散”之人禁止参加科举。
这个手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起到了效果。
而同样的还有顾易坚持让学子们对于“服散”之人的批判。
这种东西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起到了作用。
这一年,大汉亦是渐渐从疲惫状态之中修养了过来。
各个行业的兴起大大刺激了市场的活性。
最关键的是——
大汉一项都在严防死守的吏治这一点,大大促进了商人们行商的效率。
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吏治上总会出现一些问题。
但最起码在明面之上。
现在的大汉还没有任何官员敢于触犯朝廷的t铁律。
但不好的消息终究还是会传来,再怎么辉煌的时代也注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结束。
就在延熙十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