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 夜泊黎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6章 夜泊黎阳 (第3/3页)

 院子里还摆着很多竹匾。匾里满满当当,都是秋天的馈赠。火红的辣椒串成串,像燃烧的火焰,热烈奔放;金黄的玉米棒整齐排列,宛如金色的珍宝,闪耀着丰收的光芒;还有那橙黄的南瓜、褐色的干豆角……它们与树上的红柿子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姜愿这几天研究妈妈的抖音视频,最火的三个视频都是配上马头墙、红柿子,还有这硕果累累的晒秋竹匾做背景,让人赏心悦目,对徽州的晒秋季节充满了幻想,点击率才会爆。

    姜澜芳从厨房里走出来,腰上系着围裙:“愿愿醒啦,怎么不多睡一会儿?早上想吃什么?妈妈煮了白粥,还在村里买了包子和油条,赶紧吃早饭,帮妈妈看看抖音,又有人在后台跟妈妈说接广告的事情,你帮妈妈斟酌斟酌,要不要接?”

    “好嘞。”

    等她妈把早点都端到客厅桌子上,姜愿一边吃一边拿她妈的手机看抖音私信消息和后台数据。

    手机滑动屏幕,刷刷刷,不停地刷。

    真是羡慕老妈,人到中年遇到离火运,旺得不行。

    拍拍乡村生活和乡村美食,竟然都能涨这么多粉丝。

    就像一夜暴富的美梦,到现在姜愿还觉得不真实。

    姜愿决定今天啥都不干,就专心在家研究妈妈的抖音账号,做流量分析和观众分析,她想帮她妈好好经营抖音账号。

    到了下午,姜澜芳要出门了,背着竹篓,头戴草帽,临走时交代姜愿:“愿愿,你在家慢慢研究,妈妈答应网友今天要去山里摘野猕猴桃,剪成视频给她们看,中午就不回来吃饭了。”

    姜愿合上笔记本,追上姜澜芳:“妈,我帮你拍,现在山上还有野猕猴桃吗?”

    姜澜芳说:“怎么没有?当年我小的时候,也就是三十年前吧,漫山遍野都是村里种植的猕猴桃树,还有个台湾的商人过来投资,把猕猴桃拿去大城市卖,可惜那时候物流和冷冻链都不发达,村里把一箱箱猕猴桃运出去,到了外地还没卖出去就全烂了,台湾商人投资失败,撤资走了,猕猴桃产业就此荒废,村里也没人再去打理猕猴桃树,久而久之彻底荒废。想想真是可惜,要换作现在,冷冻链和物流运输如此发达,咱榆村早就发家致富了,哎,生不逢时。我多拍几个视频宣传宣传,说不定三十年前没搞成的猕猴桃之乡,能在三十年后遇到新的投资人,再把当年荒废的产业搞起来呢。”

    姜愿说:“那还不如种柿子树。到了晒秋季节,漫山遍野都是红彤彤的柿子,配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肯定能够成为打卡圣地,就像歙县的卖花渔村,山上种几百亩的梅树,到了早春梅花盛开的季节,锦簇烂漫的花海,简直惊艳了整个春天的徽州。上海、杭州,还有周边的城市,多少年轻人特地跑过来打卡。”

    姜澜芳说:“你这个主意不错,回头我去村里说说,要是真能漫山遍野种满柿子树,不但能够吸引游客,还能把柿子卖出去,或者做成各种美食,也能发家致富。”

    母女俩有说有笑地往山里走,满脑子主意,姜愿不忘记一路拿着手机拍风景,拍她妈,给剪视频增加素材。

    两人到了半山腰,经过村里的水库,水库前新修的平地上停着几辆车,姜澜芳瞄了一眼,告诉女儿:

    “你程叔又来钓鱼了,看到没,那辆沪字开头的白车就是他的,还是我介绍他来这边水库钓鱼的,没想到他钓上了瘾,隔三岔五过来钓鱼。

    “现在村里把通往半山腰水库的路修好了,钓鱼佬们可以直接把车从山脚下开到水库前,市里很多人没事就来钓鱼,他们还搞钓鱼比赛,一群大老爷们,成天不干正事,在水边一坐就是一整天,真是闲的,也不知道钓鱼有什么乐趣?”

    姜愿视力不好,把手机当望远镜,看了一会儿,有些失神:“他侄子也在,两人坐在阴凉处钓鱼,他侄子还戴着墨镜,冷冷地酷酷的,挺好的一帅哥,偏偏长了一张臭嘴。妈,程叔要是钓到鱼,真的会拿来给你烧吗?我想吃水库里的鱼,比外面的鱼鲜美,特别好吃。”

    姜澜芳说:“等晚上再看,他钓鱼技术还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