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章徐朗其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53章徐朗其人 (第2/3页)

半儿,最后能够面圣的这三百多人,竟无一人达到赵匡胤的要求,因此这次海选宣告彻底失败。一是在文治武功的开国皇帝面前,要求条件肯定要高。第二,选拨这些人的权力分散在地方官吏手中,难勉有舞痹行为,不能唯才是举。

    直到宋仁宗赵祯登基时,才参照隋唐以来的武举考试制度,设立武学,也有了比较规范的武官选拨制度,并逐步走向正轨,武举人也有了相应的社会地位。

    可到了庆历年间又被一点点荒废,宋徽宗赵佶上位时,更是不务正业,任人为亲,才使几大奸臣得以肆意弄权,武举制度有其名而无其实,使百万禁卫军空有一个响亮的名头,无所做为,成了耗费国家钱粮机器。

    最后还有几种形式,还包括诏安、错补等就不再详细说明。

    以上这几种形式的武官来源所形成的制度,注定了大多数官员都是些碌碌无为之辈,有的甚至就是滥竽充数的杂耍班子。

    从上述介绍的几种形式可以看出,多数的武官选拨没有什么正规渠道,只是给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们提供了一个走后门的合法通道。而后武举制度又几经兴废,这已不是单纯的重文轻武那么简单了。而是拿整个国家的社会治安和保家卫国的头等大事在开国际玩笑。

    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绝不是几句话就能表达出来的。现如今北夷猖獗,在燕云十六州门户洞开的情况下,仍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可见赵氏江山能有今天的乱局绝非偶然。纵然经济发展的再好,没有强大的军队作保障,又有何用?每年产生着占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财富,还不是被强行虏走,成为了他人的囊中之物!

    我们刚才介绍的东平府统制徐朗就是属于军班出身,又以军功补官上位的那种,是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

    那时的徐朗可谓压力山大。首要任务就是平山灭寇,打胜了首功一件,若打了败仗,毫无疑问,等着他的就是丢官罢职,甚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