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海兰珠 (第2/3页)
打即骂,让布娜过得苦不堪言,直到布娜二十六岁那年,这个蒙古台吉在一次醉酒中死去,布娜才得以解脱。
回到娘家之后的布娜,有一回陪伴母亲一起去满洲看望妹妹庄妃,在与皇太极的第一次相见中,皇太极不顾在场众人,直勾勾盯着布娜,仿佛怕自己一眨眼,这个人就化为泡影,消失不见。
“她、她今年多大?”皇太极的声音里夹杂着一丝颤抖,神色失态地问着旁人,若仔细端详,不难发现他藏在袖中的手正微微地颤抖着。
布娜的母亲回答:“这是我的女儿布娜,今年已经是二十六岁了。”
“二十六岁……”皇太极喃喃地念着,“二十六年前……敏珠……”
他的心中泛起惊涛骇浪,敏珠,那个名字已镌刻在他心底二十六个春秋,未曾有一日淡去,每逢敏珠的忌日那天,他都会为她祭拜,而布娜今年又刚好二十六岁。
这一刻,皇太极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确信,布娜一定是敏珠的转世!
为了求得一个明确的答案,他甚至不惜请来了满人们最为信奉的大萨满,大萨满法师无比笃定地告诉他,“伟大而仁慈的长生天,聆听并回应了你们的祈愿,让前世的恋人得以在今生重逢。”
曾经痛失的恋人如今重新回到自己身边,这怎能不让皇太极欣喜若狂,他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毫无保留地献给布娜,为了这份失而复得的爱,皇太极特意为布娜赐名“海兰珠”,这个名字在蒙语中寓意着“爱惜”,也暗含着她前世的名字,承载着他对她无尽的珍视与眷恋。
尽管海兰珠已非初嫁之身,但她的婚礼却丝毫未减其隆重与辉煌。在这场盛大的婚礼上,皇太极亲自率领所有福晋及大小妻妾,以最诚挚的心意和最隆重的礼仪,迎接海兰珠的到来。这份荣耀与宠爱,即便是尊贵如大福晋哲哲,也难以企及。
婚礼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深情厚意,仿佛要将他们错过的时光,都在这一刻弥补回来。
不仅如此,皇太极刚一登基便迫不及待地册封海兰珠为宸妃,那“宸”字,寓意深远,既象征着高悬夜空的北极星,又隐隐含括着帝王之尊,无上荣耀。他还特赐海兰珠居于关雎宫,“关雎宫”取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意。
此举无疑向世人昭示了皇太极对海兰珠那难以言喻的偏爱与深情,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在这紫禁城之中,海兰珠才是那大清的隐形皇后,享受着无人能及的宠爱与尊崇。
皇太极对海兰珠独一无二的宠爱,自然引来了嫔妃们的妒忌。
一日,一个嫔妃上门坐客,佯装无意地说起:“听说陛下年少之时曾有个恋人,陛下对她爱慕至深,可惜罹难于一场熊熊大火之中。说来也奇,那位女子的容颜,竟与姐姐您有着惊人的相似,就连名字中,也巧妙地同有一个‘珠’字,可见这世间之事,真是无奇不有,巧得让人惊叹……”
海兰珠心中一凛,海兰珠这个名字是皇太极给她起得,难道自己在这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所得的一切宠爱,都只是因为与那个女子相似的容貌,自己难道只是那个恋人的替身?一想到这,海兰珠的眼泪就扑簌簌落了下来,内心充满了震颤、委屈、悲愤与不安。
那天皇太极从朝堂上回来,未见海兰珠如往昔般雀跃着迎上前来,依偎在他胸膛轻声撒娇。她静静地侧坐于柔软的锦榻之上,身影显得格外孤寂。皇太极心中生疑,步伐不由自主地加快,待走近一瞧,只见海兰珠双眸泛红,眼睑微肿,显然是经过一番痛哭。
皇太极的心狠狠地疼了起来,他急忙哄道:“珠儿,谁给你委屈了,怎么哭成这样?”
海兰珠不肯理睬他,依旧固执地背对着他,不言不语。
皇太极无奈,只得放下身段,耐心地哄劝了许久,海兰珠带着哭腔地声音问:“是不是因为我长得很像你的那位逝去的恋人,你才对我那么好?”
听到海兰珠的质问,皇太极这才明白她究竟是为什么在难过,心底顿感好笑又心疼,他大手抹去海兰珠的泪水,坐在她旁边,搂住她的肩膀,轻柔的语气道:“你就是我的那位恋人。”
“你胡说,那个时候我还没出生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