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 (第2/3页)
又匆匆跑了出来,消失在画面中。
苏然紧紧盯着监控画面中的那个人,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他绳之以法。然而,由于凶手刻意遮挡了面部,监控画面又比较模糊,很难看清他的长相。苏然决定从凶手的行动轨迹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线索。
通过对监控视频的进一步分析,苏然发现凶手在案发后乘坐了一辆出租车离开。他立刻联系出租车公司,找到了当时载凶手的司机。司机回忆说,凶手上车后一直低着头,说话声音很轻,要求去城市边缘的一个废弃工厂。
苏然带着团队迅速赶到废弃工厂。工厂里一片寂静,到处都是破败的厂房和生锈的机器。他们小心翼翼地在工厂里搜索,没有发现凶手的踪迹,但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件被丢弃的黑色连帽卫衣和蓝色牛仔裤,还有一把染血的匕首。经过鉴定,这些物品正是凶手作案时所使用的。
苏然看着眼前的证据,心中既兴奋又疑惑。兴奋的是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些关键线索,疑惑的是凶手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地丢弃这些证据。难道他是故意的?还是有什么其他目的?
就在这时,苏然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警局打来的电话,说又发生了一起命案,作案手法与之前的案件一模一样。苏然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这起案件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苏然带领团队迅速赶到第二起命案现场。死者是一名中年女性,同样是被匕首刺中心脏致死,现场没有打斗痕迹,财物也没有丢失。根据现场情况和目击者的描述,凶手的作案手法和穿着打扮与第一起案件如出一辙。
苏然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连环杀手。这个杀手似乎在以一种随机的方式选择目标,让警方防不胜防。为了尽快破案,苏然决定将两起案件并案侦查,从受害者的社会关系入手,寻找可能存在的关联。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苏然发现两名受害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也没有共同的朋友或仇人。这让调查再次陷入了僵局。
然而,苏然并没有放弃。他仔细研究了两起案件的所有细节,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被忽略的线索。终于,在对两名受害者的手机通话记录进行分析时,他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在案发前一周,两名受害者都接到过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虽然通话时间很短,但这个号码的出现引起了苏然的高度重视。
苏然立刻对这个号码展开调查。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发现这个号码是用一张假身份证办理的,无法直接追踪到使用者的身份。但通过对通话记录的进一步分析,苏然发现这个号码在案发前后还与另外几个号码有过联系。
苏然顺着这些线索继续追查,发现这些号码的使用者都是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经过对这些人的调查,他们终于锁定了一个名叫张峰的嫌疑人。张峰,30岁,有过多次盗窃和斗殴的前科,目前无业,经常在社会上闲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