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章 让房叔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48章 让房叔来 (第1/3页)

    货币政策。

    陆煊心头一沉。

    季叔的这句话真的说到点子上了,明朝初期货币政策简直混乱的一塌糊涂。

    就比如朱元璋所发行的大明宝钞,刚开始的目的是因为元朝末年,社会秩序动荡,其所发行的‘中统钞’、‘至正钞’等宝钞已经在民间失去了信誉,同时过度贬值,这导致当时民间已经回归到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这种情况下,大明王朝建立,合该发行一种新的货币,但又因为明朝初期铜矿资源有限,铸就货币的材料不足,是无法满足货币发展需求的,要知道这个时候明朝的人口已经接近‘亿’这个数字了。

    后世的各种分析证明,明朝初期人口是接近亿的,可史料上却记载大约为‘三四千万’人,这是因为明朝算数体系混乱,算学人才被儒学打压凋零导致的,其实人口是接近亿的,可想而知如此多的人口,有限的铜矿资源是无法铸就正常流通的货币的。

    因此大明宝钞应运而生。

    朱元璋的本愿是好的,宝钞可以节省铸币材料的缺失问题,为民间交易、官商交易提供充足的货币,促进经济复苏,同时在这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发行统一货币也能更快的修建宫殿、工程等等,亦或者支付官员俸禄、军队军饷等等。

    可关键的是,这件事情完全就是朱元璋一拍脑袋就决定下来的,并没有令专业的‘金融官员’仔细商讨,以至于操之过急,从而大大的影响了货币的信誉程度、货币的贬值程度。

    就这么说吧。

    民间的大明宝钞,每个月都在小程度贬值。

    洪武八年初发行时,大明宝钞面额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共计六种。

    打个比方,就拿一百文的大明宝钞举例,这个月能兑换一百文铜钱。

    下个月就可能只有九十文了。

    下下个月,就值八十文了。

    这种贬值程度,会持续下降到一个最低点,百姓们最终将大明宝钞全部出手后,回归以物易物的古老方式。

    站在后世人的角度来看,就是朱元璋不懂得经济学,造成货币贬值、崩盘、失去信誉,而这件事情其实还真的要甩锅给朱元璋,纵然朱元璋不懂得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