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面折廷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十七章 面折廷争 (第3/3页)

威势震得一阵不敢发声。却听王建又叹息一声,叱道:“扬州乞儿之裔,坐享爵禄,朔方马匪之后,竟得簪缨!”

    此言并未指名道姓,但不仅跋无忌霎时间脸面涨成猪肝色,一向装得波澜不惊的徐慎为也不由为之切齿怒目。

    原因无他,跋无忌的祖上跋锋寒,发迹之前,正是横行朔方的马贼,而徐慎为的先祖徐子陵,更是出身于隋末扬州的乞丐群中!

    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跋无忌、徐慎为攻讦王建家世出身,少年窘事,王建便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直接将他们老祖宗的底子给当众扒了出来!

    “这乡野小儿,竟敢在大庭广众之前恁般无礼!”徐慎为也装不下去了,当下向宋威下拜道:“王建辱及我等先人,请宋帅为我二人做主!”

    满堂众将看得分明,明明是跋无忌、徐慎为一唱一和,先期挑衅,才被王建扒得狗血淋头。出身草莽的将官,自然同情王建者殊多,然而也颇有嫉妒王建战功之人,对王建本就有敌意,帐中一时间隐隐就分成了两派。

    宋威沉吟少顷,缓缓道:“跋无忌、徐慎为,你二人言语也确实有些不谨。但辱及他们先人,就是王建你的不是了。念及你前功,倒也不用你向他二人谢罪。但汝所献之策,终非完美无瑕,本帅谋定而后动,不愿轻易行险,因此不予采纳。你可以出帐去了。”

    这言语看起来是各打五十大板,其实却是摆明了偏袒徐慎为、跋无忌二人,还要将王建逐出军议。

    徐慎为、跋无忌二人听得宋威发言,眼中才泛起了得色,暗忖一个家里卖饼的“贼王八”,又凭什么跟我等神策军的勋贵子弟相斗?竟敢辱及他们先人,真是该死,今后少不了要寻机送了此人性命!

    王建愣了愣神,却是长叹一声,叹息中尽是叹惋之意。

    “领宋帅命。只是宋帅,您知道王仙芝屡战屡败,却越打越强,以至中原糜烂,几至今日不可收拾之局,是何缘故?”

    不等宋威说话,王建已经接续道:“其实,我明白,宋帅明白,在场诸位也都明白!谁的心底,不是亮堂堂地,却又不敢捅破那层窗户纸?”

    “每战下来,草贼但有不利,便将金银珠玉一类的财物抛下,令我官军随后捡拾。王仙芝不但借此每每全身而退,更是激发了我军的养寇之心,将官军变成了草贼练兵的磨刀石!”

    “草贼初起时,全无部伍纪律,不过一轮战鼓,一排冲锋,就能打得一哄而散。而时至今日,他们进退有法,钲鼓旗帜完备,全非两三年前可比。”

    “倒是我军,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反而丧尽血勇,已不敢打硬仗了!之前鄙人献策,在中牟县裂碑谷利用山川地势伏击草贼,我军才侥幸又大胜一场。如今两军正面对垒,也怪不得某些人畏敌如虎,仍想着跟在齐帅脚跟后头捡漏!”

    “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王建激愤之下,说出这样一番言语,这下不仅是徐慎为跋无忌,宋威的脸色也彻底变了!

    草军作乱,之所以蔓延至今日,本就与他这个招讨总帅养寇自重,脱不了干系。连声名鼎鼎的右相郑畋,也曾上书弹劾宋威,言其讨贼无功,请求将其撤换,只是被朝中与宋威交好的几个重臣将他保了下来。

    如今王建等于当众揭他短,怎么不令宋威恼怒?

    “大帅,这‘贼王八’如此无礼,请将他军法处置,就地斩首!”宋威族侄宋襄翎当下开声道!

    宋襄翎的弟弟宋襄羽更是趁势添风:“何不扑杀此獠!”

    而两个虎背熊腰的卫士也早已冲上去,将王建一左一右掖住。

    宋威心中忿怒,却知道王建是绝对杀不得的。

    王建多次献策建功且不说。此人虽然只是一个区区队将,手下却尽是精锐,是忠武节度使崔安潜一手提拔起来的爱将。

    最关键的是,朝廷部分听从郑畋建议,竟任命崔安潜为诸道行营都统,相当于设了两个讨贼大帅,以分他宋威的权力!若今日他宋威克制不住,斩了王建人头,崔安潜必然上书劾奏,右相郑畋恐怕也要再次对他相攻!

    王建却是毫无惧色,目光如炬:“你们骂我‘贼王八’,那便是贼王八好了。要杀便杀,又有甚么好怕的?”

    “咱少年偷驴之时,正是家乡大旱,颗粒无收,家里的兄弟姐妹,都饿死了好几个。咱也不想做那鸡鸣狗盗的事情,可是咱饿呀,咱不想吃观音土,肚肠坠坏,变成一具浑身浮肿的溃烂尸体!”

    “有人说我只想着一己功名。对,我王建这样出身寒微的小人物,又怎会不想要功名,不想要出人头地!而有的人靠着祖辈余荫,生下来就锦衣玉食,既没有尝过挨饿的滋味,也不必去提着脑袋血战便能轻易升迁。”

    “王建不讳功名,但想拿功名也是准备拿命换的!如今贼乱不断,战火不息,百姓血肉涂于草野。我欲使官军以一劳永逸之策,不惜一时之战损,早日平敌,不留后患,又有何错?总不会像某些人,明明畏敌如虎,胆小如鼠,却只会讲些冠冕堂皇的假大空话!”

    宋威再也听不下去了,怒喝道:“王建,念你旧日功劳,再饶你一次。来人,叉出去,如有再犯,军法处置!”

    两个凶神恶煞的金甲卫兵当下以明森森的画戟叉起王建,由帐中赶出。

    待走出帅帐老远,抵近己军营帐,王建才奋然攘臂,猛挥怒拳:“世事如此!时局可叹!”

    “今日方知魏武荥阳讨贼之恨。吾辈尚有报效皇恩之心,彼等已无平贼消祸之意。”

    这说的是汉末三国之时,董卓作乱,后来被其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的曹操曹孟德与关东联军一同讨伐的典故。

    当时联军人数虽多,貌合神离,都不敢进兵,“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劝众诸侯与自己一同出击,全被拒绝,怅恨之间,只能独自进兵,以寡敌众,苦战不敌,终于战败于荥阳西南之汴水。后来曹操虽成为一代枭雄,但当时确有忠义报国之心。

    王建出身草莽,读书不多,却常与书生谈论,也粗晓文理史事。思忖自己如今之心境,与昔日的曹操又该何等相似!

    而回到营中,老兄弟们听闻王建遭遇,也纷纷勃然变色,叹息不已,劝王建早做打算,以免宋威万一战败,兵败如山倒,众人遭受拖累。

    然而,与此同时,在东面北汴河方向的林外,与泰宁军胶着的黄巢军,却如宋威所愿地,陷入了苦战当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