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初到秦家 (第3/3页)
。厢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设备,可以提供热水洗浴。
院子东西长约15米,南北长约8米。院子的地面不是水泥地面,铺着红砖,便于渗水,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院子的西边是厢房,厢房顶是水泥平面,可以用于晒粮食。院子的东墙下摆放着一排鸡笼和鸭舍,养着十几只鸡和七八只鸭子,鸡鸭现在都出门觅食去了。
院子东南角是一个石棉瓦顶的厕所,没有安装抽水马桶。秦父已经把厕所里的粪便淘净,四周用清水冲洗干净,又洒了灭蚊蝇的药。秦妍喷了一些花露水,还在厕所角落处放置一盒清凉油,这样厕所里基本上就没有臭味了。
院门朝南,开在靠近西厢房的院墙处,有2米宽,2米高,门楼也是水泥板平顶。南院墙下砌有水泥台阶,上台阶,走过门楼顶,可以走到西厢房的房顶。
在靠西厢房的墙根处,秦父打了一口水井,井口安装有压水设备,可以通过人工把井水压上来。
在院墙外的大门两侧,秦父栽了一棵梨树和一棵板栗。门前的路是土路,与前排房子的距离大约有6米。
房子西边再没有房子,因此,秦父在房子西边的空地上,又填了一尺多厚的土,围出一个小菜园子。
(四)
秦妍领着边小琪,到小菜园子里摘菜。
小菜园子里种着两垄四季豆、两垄大葱、半垄黄瓜、半垄茄子、半垄韭菜、半垄西红柿、半垄青椒、一垄青萝卜、一垄胡萝卜,还有一点香菜。
边小琪第一次走进农家菜园子,看到这么多鲜嫩的蔬菜,兴奋不已。秦妍教她识别哪些是已经成熟的菜,她便去摘了一根青绿的黄瓜、一根紫嫩的茄子、一个通红的西红柿、一个碧绿的大辣椒,再去摘一把四季豆。她在菜园里来回走动,一会儿蹲下来,一会儿站起来,把菜园子里的蝴蝶惊得四处飞逃。不一会儿,俩人就把菜筐盛满了。秦妍又拔了两根大葱,俩人便一起提着菜筐,满载而归。
俩人一起择完菜,去用井水洗菜。边小琪想学秦妍把井水压上来,可总不能如愿。秦妍亲自给她示范,说要有节奏,不能急。她学着秦妍的动作,终于把井水压了上来。她伸手试探了冰凉的地下矿泉水后,也不顾淑女形象,直接把嘴对着出水口,喝了两口。水流太急,一下子把她的脸和头发都弄湿了,惹得秦妍哈哈大笑。
看边小琪和秦妍嘻嘻哈哈地在院子里忙活着,秦母对在一旁帮忙的秦科和坐在灶下烧火的秦父说道:“小琪和秦妍像亲姐妹一样。”
秦父说道:“小琪一点架子都没有,这么快就融进了咱们家,是咱们老秦家的福气。”
秦科笑着说道:“爸、妈,我没想到小琪这样一个对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样样都精通的漂亮女孩,不仅能沾阳春水,还能如此平易近人。优秀的人相遇了,都会惺惺相惜。你们看她遇到秦妍,都不理我了。”他的话惹得秦父和秦母又笑了起来。
择洗完菜,秦妍去擀面条,边小琪很好奇手擀面是如何擀出来的。
看到秦妍把一米半长、一米宽的大面板放在炕上,又拿出一根一米长的粗擀面杖,让她啧啧惊叹。她摸着发硬的面团,说这怎么能擀得动。秦妍说做手擀面的面团就要硬一点,这样擀出来的面条才有筋道和嚼头。
秦妍两臂用力,用擀面杖擀压面团,面团逐渐变大变薄。她在面饼上面撒些白面,用手抹匀,把面饼绕着擀面杖卷起,滚动擀面杖,擀了起来。擀了一会儿,把进一步变薄的面饼摊开,再撒上些白面,再卷起,再擀。
边小琪说她也想试一试,秦妍让给她,结果她不是把面饼擀粘连了,就是擀得厚薄不均。秦妍告诉她撒面粉要面面俱到,还要尽可能均匀。擀面的时候,要用力均匀,要有节奏,不能焦急。
边小琪按照秦妍说的方法,又试着擀起面来,这下她就把面擀得厚薄均匀,也不粘连了。她的力气毕竟没有秦妍大,不一会儿就出汗了。
秦妍感叹道:“姐,你真聪明,什么事情都能一学就会。”
听了秦妍的夸赞,边小琪很开心,一高兴就忘记手上还沾有白面粉,抬手去抹汗,结果把白面粉抹到了自己红润的脸上。
秦妍拿来一面镜子,笑着说道:“姐,你照照镜子。”边小琪看到镜子里自己的脸像京剧脸谱一样,“咯咯咯”笑起来:“妹妹,我真是忘乎所以了。”
秦科听见她俩的笑声,从厨房走过来,一见边小琪的花脸,也哈哈大笑起来。他去拿来一条干净的湿毛巾,替她把脸擦干净。
秦妍在擀好的面皮上又均匀地撒上一些玉米面,然后把面皮折叠起来。边小琪问她为什么不再撒白面,秦妍说玉米面比较粗,粘性不强,这样切出来的面条会是蓬松的,也不会粘连,放多久都行。秦妍问她喜欢吃粗面条还是细面条,她说按照她们平时的做法就好,秦妍就切出中等粗细的面条。
秦妍刀法娴熟,面条粗细均匀,边小琪赞叹道:“妹妹,你学习这么好,家务活也做得这么棒,我真佩服你。”
秦妍笑着说道:“姐,你也很聪明。我这是熟能生巧,你也一定行。”说话间,她就切完了面条,再把面条抖搂着散开。
秦妍去厨房拿来两个圆形高粱杆盖帘,把面条摊放在上面。边小琪没见过这种用具,秦妍说这是秦母纯手工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需要先把一根一根高粱杆排列,通过麻绳缝连起来,再把两层高粱杆垂直交叉叠放在一起,再用麻绳将它们缝连固定起来。高粱杆盖帘结实耐用且环保,可以用来放馒头、包子、饺子和面条,还可以当锅盖用。这让边小琪又见识了民间的手工和技艺,赞叹不已。
擀完面条,她俩又到厨房帮忙。
秦母已经不把边小琪当外人了,拿出一个蒜臼子,让她捣蒜泥,说要用蒜泥拌凉菜。边小琪又没见过这个用具,秦妍说这是民间捣蒜泥的专用器具,流行于北方地区。蒜臼子形如中药店的“臼杵”,分臼窝和蒜锤两物,是用当地的青石打磨制成。使用蒜臼子的时候,握蒜锤,用力敲击臼窝里的蒜瓣,直到成泥。
边小琪在水磨石台面上垫上一块毛巾,开始起劲地捣起蒜来。她说她家都是用刀剁蒜瓣成碎末,这个蒜臼子比刀好用。秦母说可以去赶集买一个,让她带回西州,给她爸妈使用,她高兴地说好。
捣完蒜泥,边小琪又去帮秦妍烧火,一个人拉风箱,一个人往灶洞里添加柴草,一会儿俩人又互换角色。
秦科笑着说道:“边小琪同学这是体验农家乐来了。”
她笑道:“这样的生活很有烟火气,我很喜欢。”
秦妍笑着说道:“姐,要不然你和我哥就在这里生活吧,不要回到城市了。”
她又赶紧摇头。
一家人又看到她淳朴的一面,都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