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4章 初步方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314章 初步方案 (第3/3页)

在我平阳境内服役、纳税,就该一视同仁,不分贵贱。”

    赵基也端起米粥吸溜一口饮尽,吞咽后,自己给自己打粥,继续说:“现在就为难一件事情,大司马幕府组建在即,我很想让大兄来晋阳帮我,可又怕平阳国事所托非人。大兄可能举荐贤良?”

    以贾逵的才能、影响力以及彼此交情,拉贾逵进入大司马幕府是必然。

    进入大司马幕府是必然的,但不等于贾逵必须去晋阳做事。

    这要看贾逵自己的心思,如果想将平阳各县做好,有始有终,那赵基会征辟贾逵为大司马幕府的从事,兼平阳国相,继续留在平阳。

    贾逵略沉吟,说:“以大司马功勋,食平阳周边五县。臣乃襄陵人,亦归属于平阳国。再任平阳国相,难免惹人诽议。”

    “又不是做襄陵长,这没什么好避嫌的。”

    赵基一口否决,见此,贾逵明白赵基也没有合适接替自己的人,就说:“既如此,容臣再留一年,使平阳府库充盈后,再走不迟。”

    “嗯,大兄也要搜寻贤良,我不求继任者能像大兄这样勤政能干,但也要萧规曹随,不使平阳荒败。”

    “臣领命。”

    贾逵郑重拱手,然后才端粥进食。

    赵基就说:“既如此,我就征大兄为府内从事,等平阳一切稳固后,就迁大兄为西曹,总领各曹。”

    “喏,臣领命。”

    贾逵起身,对着赵基行叩拜大礼。

    虽然他做平阳国相已经与赵基有了君臣名分,可两汉持续削藩,这种君臣名分并不牢固。

    对士人来说,征辟关系形成的君臣名分更为牢固,也更认同这种主从名分。

    赵基也起身将他扶起,询问:“就长史、西曹、东曹与主簿人选,梁道兄有何意见?”

    贾逵反向搀扶赵基落座,自行返回坐席后,贾逵才说:“大司马明年将征三辅国贼,臣以为可征三辅名士为长史;西曹典选诸曹掾属,责在补充府吏,是要职。不妨征诸葛君达,使其典西曹。”

    用诸葛玄来当西曹,可以保证推荐的人选名单是可控的。

    作为时代特色,诸葛玄自然会塞一些徐州人进来,这没什么好诽议的。

    不能只在利用徐州人的时候才想着拉拢彼此关系。

    平时就得一点一滴做积蓄,兼并、融合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三辅名士做长史,徐州人诸葛玄做西曹。

    见赵基认真聆听,贾逵颇为感动,又说:“东曹负责向朝廷举荐贤良,仆以为可用有名无实者,如颍川韩元长肯屈就,那么所举官吏,也易于入职。”

    用韩融的影响力来给大司马幕府表奏、推荐的官员背书。

    赵基摇头:“不可能,祖父要去雒都执政,他最在意的是安邑太学。韩融肯留在安邑,图的就是兴复太学。我调走诸葛玄后,只剩下韩融负责太学一事。再走了他,祖父那里说不过去。”

    韩融还是很有眼光的,顶着乡党骂名来抓太学,先利用韩融影响力建设太学,再说其他。

    贾逵听闻,就说:“那原中书监赵蕤赵子茂如何?”

    赵蕤也从朝廷那边断了关系,他也怕被赵贵妃一事牵连。

    “可以,我去与他谈。”

    赵基说着端起碗,快速进餐。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