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诛心而死 (第2/3页)
正沛国官仓的粮食消耗的七七八八,陈宫又是坚定的反曹先锋,袁术甚至乐于见到这种场面。
再不济,陈宫待在沛国,也能很好充当缓冲,给他争取攻掠徐州的时间。
现在北边吕布,南边陈宫,都在吃陈国的粮食。
打仗,这些灾民青壮编为军队,吃陈国的粮;不打仗,这些灾民也要吃粮食。
反正要赈济灾民,也有灾民协助运粮。
陈王这里有粮食,不在意其中的消耗差距。
巨大的粮食缺口也摆在赵基面前,针对曹操,赵基只有一次出手的机会。
如果攻击不顺,曹操稳定局面,那迫于粮食问题,赵基要么退兵,要么向汝颖、南阳士人求粮。
你都求粮食了,谈判时,别的方面肯定要退让、委屈一下。
所以赵基在等,等天子、王师抵达。
驻屯在酸枣,也有个巨大好处,可以封死淳于琼等河北部队挟持天子出逃河北的通道。
赵基这边放任兖州兵处理臧洪丧事,同时也向移动中的朝廷派遣使者,上奏臧洪负伤而死的消息。
虽然臧洪只是从马上跌落摔伤了腿,可臧洪的死,兖州兵的溃散,必然与曹仁有着直接因果关系。
至于自己扎营酸枣,故意放任臧洪故地重游、睹物伤人……搞诛心什么的,这肯定是污蔑。
就在赵基等候战机之际,荀攸快马入朝,在荥阳与出关的公卿相遇。
荀攸带来了汝颖之士的条件,也带来了南阳之士的条件。
公卿们围坐在路边,拉扯一道帷幕遮挡行军队伍的视线。
此刻的公卿们精神放松,腰杆也难得挺直了。
汝颖、南阳大姓有粮食,张绣、荀彧、陈宫这里有军队,形势正在迅速好转。
杨琦端坐正中,神色沉静,他没想到南阳大姓的条件竟然比赵彦提的还要过分。
这段时间,杨琦一直与赵彦进行联系。
门下省不能待在河东,他希望赵彦能入朝辅政。
三省六部制的核心精神就是权力分割,利于皇帝调控,不可能出现类似霍光、王莽、梁冀、窦武这样大权独握的权臣。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朝廷王师衰败,而赵基握有目前很强的一股军队。
其实三省六部这套体系也不算新鲜,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故事。
顺着历史长河向上一层层剥皮,总能找到一个类似的框架……三家分晋之前的晋室六卿制度,就与三省六部制度比较像,只是省部制度更为细碎。
只有赵彦入朝,面对面讨论,才能快速解决各种争端。
而南阳大姓提出索要官位的条件完全可以理解,朝廷要补充、恢复各种衙署机构,自然会从南阳选拔合适的官吏。
官位不是问题,问题是南阳大姓要废除失德的皇后,目的很直白,想从邓氏、阴氏或宗氏家族中选一个新皇后。
因为这个条件,与杨琦并肩坐在主位的伏完面目阴沉,他肯定会拒绝南阳人的提议。
伏完有足够的底气进行拒绝,此刻他不仅仅代表着的自己,还代表着徐州人。
因与赵氏订婚,赵氏肯定也会反对南阳大姓的离谱要求。
赵基未来的嫡子,与未来的皇太子做姨表兄弟,这才是维持赵基忠诚的唯一羁绊!
未来皇太子继位,赵氏上下才能安心。
此刻伏完毫不掩饰他的厌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