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老旧人物 (第2/3页)
营冀州,我拿的越多,兵力越是分散,反倒有覆亡的危险。公孙瓒若是拿走河间、勃海,实力迅速上涨,反而能助他稳定幽州。”
“因此三分冀州,我只看到了自己的坏处,而公孙瓒平白受益。”
赵基说罢不语,他已经清楚刘惠的意思,那就是引朝廷的力量介入,由朝廷委派合适的人选接管中山、常山……在不驻兵的情况下,甚至能短暂拿走赵国、巨鹿。
郡守、国相可以是袁绍的人,朝廷还可以直接委派县令长,直接掏空。
一个县的正规县吏也就二十来人,而郡吏更少就十几人,州部的州吏会多一些,能有三十多人。
任何的征兵、钱粮征发、转输,都是一级级传达下来,由各县负责具体执行。
县令长按着律法办事,就敢反对郡守。
特别是有朝廷或其他军事力量撑腰的情况下,朝廷一方的县令长自然有勇气拒绝各种乱命。
所以真拉公孙瓒进来,一起议和三分冀州,真正上桌的不是赵基,而是朝廷。
袁绍恨朝廷,公孙瓒也恨……给朝廷扩大控制区域,虽然袁绍、公孙瓒近期不自在,但最终这份不自在会作用在自己身上。
刘惠见此,也就索性不再规劝,就问:“那以侍中观之,今日黑山军各部可有胜算?”
“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赵基反问:“他们取胜,就会想与袁绍决战;而我吏士修养完毕,我要撤兵时,他们哪个敢拦?若是此战落败,有我在,袁绍又怎么敢轻易渡河追击?”
反正不管怎么打,赵基要按期撤兵。
鬼知道吕布能撑多久,别看兖豫分成三个战场,可真正能决定胜负的只有曹操、吕布之间的对峙。
没拿到朝廷进一步诏令前,陈王不会迈出陈国范围用兵;陈宫也很难快速扫荡、策反汝南之士。
陈王想要的诏令,绝不是什么勒令他讨伐荀彧,或分兵助战。
不是陈王想要的诏令,陈王自然不会遵从。
陈王想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扩陈国疆域的诏令,天子分多少县给陈王,就往只会在这些县域范围内用兵!
可这种令,刘协敢颁发?
随驾左右的公卿,哪个敢承担这种舆论指责?
赵基语气自信,已经不拿袁绍一方当人。
没办法,骑兵多就是这么骄横。
未破牵招、袁熙前,这两个人合流,骑兵规模比张燕高,也比赵基自己高。
歼灭他们后,不计算张燕,光赵基这里的骑士,数量就比袁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