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英睿明断 (第3/3页)
哪怕今年秋季水攻不见效,可赵基只要在上党,就能反复水攻。
只要成功一次,遭遇一场百年一遇的大雨,那邺城、袁氏基业就完了。
被抓住咽喉已经很难受了,最难受的是对方以后可以随意卡你咽喉。
谈判停战?
撑过张燕、公孙瓒、臧霸的围攻之后,再想办法抢回上党,将赵基弄死。
留着这么个祸害待在太行山西侧,袁绍寝食难安。
有贾诩在,赵基不会轻易同意停战。
因此必须与天子、公卿谈判!
向朝廷请罪,把上党余下各城移交给朝廷,让朝廷去跟赵基掰扯!
袁绍真没精力去应对四路战场,准确来说袁军即将要五线作战,南线袁军还在包围东武城。
高干这里挡不住赵基,北边袁熙只占领了范阳几个县,怎么可能拖住公孙瓒?
公孙瓒南下之际,袁熙缩在城里能保住命,就已经能算是超常发挥。
青州战场也是一样的,青州宗贼观望、漠视之下,袁谭根本撑不住。
北海的官仓早就打空了,勃海、平原兵要拿来与公孙瓒打。
就现在袁谭、逢纪控制的那点兵力,根本不够用,被臧霸击破只是个时间问题。
趁着上党还有一些城邑在手,赶紧与朝廷谈判,把赵基拖住,比什么都重要。
当袁绍一个人思索、分析局势时,立刻就抓住了关键命脉与破局点。
只有朝廷,才能帮他化解目前的危机。
拿定主意,袁绍转身回到主位,开始给杨彪写信。
先把上党高都、天井关送给朝廷,以示诚意。
这样张杨、朝廷这一路军队就能快速抢占高都盆地,然后北上与赵基抢夺长治盆地。
能通过谈判、协商拿到城邑,并迫使自己道歉……以袁绍对朝廷诸公的了解,这伙人一定会想办法哄住赵基。
尽可能不动武,来解决各种纠纷、矛盾,朝廷的威望自会上涨。
可朝廷能拿出什么让赵基满意的筹码?
袁绍思索着,他不介意好心提醒杨彪。
赶紧把赵基弄走,换一个中立、性格平和的人来当上党郡守。
能做到这一点,主动与赵基签订停战协议也不是不行。
巨大危机面前,袁绍格外清醒。
他很清楚,再硬扛下去,当赵基溃坝发动水攻……哪怕他再次击败公孙瓒、张燕,也承受不起这种匪夷所思的水攻后果!
水攻,往往是与灭国挂钩的。
虽然还未立国,但性质一样。
极限濒临死亡,袁绍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面子不面子,他想要活命!
其他的,统统可以往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