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决议困难 (第3/3页)
,弄的袁绍很是难堪。
他当然明白,郭图本意是要迎奉天子,反对沮授只是场面话。
想了想,袁绍就问:“若遣兵救援,何人适宜?”
“明公,淳于仲简久历战事,乃军中宿将,又是明公亲旧。”
郭图拱手长拜:“仲简在明公麾下,久有轻汉室之言行。以他为将,仆为后继,可保万全。”
不派一支援兵,派两支。
一支在前打仗,一支在后押运粮食,将河北人排除在外,都让元从旧人负责,这就是郭图的计划。
这些元从旧人早早追随袁绍,对汉室的忠诚自然非常有限。
袁绍听闻也觉得这样做比较稳妥,如果当时沮授这些人反对迎奉天子……那他反而要天子、朝廷迎过来。
当时决断这个事情时,问题就出在沮授这里。
沮授为代表的河北人立场,引发了袁绍的猜忌……毕竟前脚才用很难看的方式杀了鞠义、刘和。
“公则所言甚合我心,待我说服沮授、田丰,就以仲简为前锋大将。”
袁绍做出承诺,郭图松一口气,又不敢疏忽:“还请明公出具手书,仆这就转告仲简,使他早作出征准备。”
袁绍自然想救自己外甥,他也不认为公孙瓒能聚集多少军队,唯一棘手的就是张燕这伙贼军。
所以略思考,就捉笔写了一道手书,交给郭图。
郭图走了不久,逢纪听闻后也来拜见袁绍。
袁绍已经厌倦了这些人的劝说:“我已传令淳于仲简,元图不必再劝。”
逢纪闻言大惊,拱手询问:“明公,淳于仲简虽然知兵,可如何能抵御赵贼虎狼之兵?”
袁绍脸色阴了下来,他也认为逢纪说的有些道理。
淳于琼虽然是西园八校尉之一,资历很深,可又没有独力领军取得大捷的战绩。
与赵基比起来,的确有些不够看。
袁绍盯着逢纪:“那元图以为,谁更合适?”
鞠义的身影在逢纪脑海中闪过,拱手回答:“可以韩猛、张郃为副将,三人计长,不至于仓促落败。”
“难道元图眼中,我河北兵马如此不堪?”
袁绍作色,是真的有些生气了。
逢纪面容不改,又长拜:“既然要救元才,当尽全力才是。如若被围,又该如何是好?”
不是逢纪忧虑、悲观,而是军队的精气神非常重要。
对面挟持天子亲征,己方士气先天就被削弱了一层,一增一减之间,完全不可同日而论。
“我自有主张。”
袁绍冷冰冰回应一句,见逢纪神情失落,就忍不住,语态温和说:“遭贼挟持朝廷发布乱命,竟然拜泰山贼臧霸为青州刺史。臧霸兵马骁锐,北海初定,兵寡粮少,显思也缺良谋。我想请元图返回北海,率乡党子弟助力显思,以抵御泰山诸贼。”
“喏。”
逢纪长拜应下,离开这里,他也省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