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背道而驰 (第3/3页)
还是难以控制丹阳兵?今其大军出屯盱眙,与袁术相持。袁术若分一军奇袭下邳,将会如何?”
刘备之前只是担任过半个平原相,又当了一段时间治理小半个沛国的豫州刺史。
直接上手接管徐州,不说徐州本地人,仅仅是陶谦的旧部,就不是好消化的。
吕布笑问:“公台是说刘备会速败?”
“是,此人出身微寒,与吕君侯类似。为邀人心,不肯行杀戮之事。他若诛杀曹豹、许耽等丹阳兵豪帅,虽失人望,可其麾下短期内稳固,我也不会有这样的忧虑。”
陈宫又说:“一旦此人速败,袁术兼有徐扬,得国家东南一角,又会如何看待吕君侯?身处曹操、袁术之间,朝廷即将归于雒都,不除吕君侯,此二人如何能安?”
“公台多虑了,曹操、袁术仇恨深结,又怎么会联军攻我?”
吕布不以为然,就说:“北面赵元嗣尚未起兵,我若率先动兵,十分不美。再不济,也要等张稚叔返回河内,有他在河内出兵呼应,也能声援我军,不至于被动。”
陈宫只是长拜:“请吕君侯向龙亢调派一支偏军,做出进击寿春之态。若如此,十日内二十万石军粮即可运抵沛国。否则以袁术为人,岂会轻易交割?”
“公台既要用兵龙亢,可命许汜出兵……若缺乏领兵大将,可让高顺统兵,持旗号,为我前锋。”
许汜是朝廷任命的沛国相,已经接替舒邵。
面对持朝廷诏令的许汜,舒邵交接的很爽快。
吕布皱着眉头,做出让步,心中已经生出与陈宫分开单干的念头,陈宫管的太多了。
何况朝廷的分派之下,豫州东部的梁国、鲁国、沛国以及陈国,都在陈宫这伙人手里。
按着这些士人的习性,以后站稳脚后,也不见得会服从吕布。
分给吕布的是豫州精华的西边颍川、汝南,吕布也没那么多可靠人手领郡,恰好也就能抓稳这两个关键大郡。
拿到这两个郡,西北是河雒,西南是南阳、江夏,吕布退能获取刘表的支援,与曹操周旋;进能入朝辅政。
他很清楚朝廷大义的厉害,入朝执政的话,赵基能调动天下各方围攻袁曹……那么他也能!
朝廷能配合赵基,只要成功掀起围攻的声势浪潮,那朝廷的威望就能持续增长。
赵基辛苦谋划,朝廷也是获益的。
就赵基的出身、功勋,朝廷尚且能忍受;以自己的功勋、名望来说,想来也不会拒绝。
吃了王允那么大一个血亏,又在东迁过程中死伤狼藉。
所以朝廷能配合赵基,也能配合自己!
吕布对此深信不疑,与陈宫做切割,他好处更多。
入朝执政、辅政,到时候陈宫还不是要听他调度、节制?
彼此立场、追求不一样,吕布想要掌控全局,不想卷到刘备、袁术相争的漩涡里。
而陈宫呢,进攻淮南不是想要袁术的命,纯粹是想要这里的储粮。
拿到这些粮食,那么淮泗之间的灾民青壮就是他们的兵源……进而就能跟曹操再打一场全面战争!
陈宫自始至终的一切行动,目的是向曹操复仇,而不是吕布的发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