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得失之虑 (第2/3页)
更像是张杨的本部、子弟兵。
将张杨所督兵马扩为五千,算是给予的回报。
陆续补给张杨的两千人,对张杨本人来说有特殊意义,他终于有了压制河内各军的底气。
此前他更像是河内各军的盟主,虽然能指挥河内兵,但缺乏足够的威望,行为被限制。
现在不一样了,张杨强化了对河内的控制。
而一万两千多的河东兵,赵基只留下八千虎步兵编制,就在筑城工地里闭营训练。
多出来的四千人,与后续抵达的河东人、被赎回的河东、西河、太原或其他边郡百姓留在工地,参与筑城。
因此整个晋阳汾水两岸,东岸五千匈奴义从,新城八千虎步军,城北五千郡兵闭营训练。
另有俘虏、民壮、雇工两万多人,以及健妇、老少两万人参与筑城。
整个军队的上下组织力正在成长,从各家抄获的工匠也都集中到大陵县北的冶炼场,在这里锻造工具、农具。
扣掉晋阳城的八万多人,也不影响太原各处的夏收、秋收工作。
他不计成本在晋阳增筑新城、训练军队、整备器械,对外影响是很大的。
附近匈奴人立刻老实了很多,面对赵基的兵役摊派,被扣留单于的单于王庭,以及相对虚弱、不稳的左部王庭,也都将指标凑齐。
也不情不愿的接受赎买,释放了部分被掳的边民男女。
当河东处于上升势头之际,内部人事矛盾反而快速下降。
梁兴、李堪、成宜、程银这四位流民帅也被赵基启用,就连宗帅马玩也得到机会,带着十几人来晋阳听用。
在整备军队时,赵基也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
或许也不能称之为天赋,他本身就有远超当世的数学能力,又有极高的军事威望;又有虎贲下放虎步百人队的制度在,全军吏士都有积功升迁县令长的希望。
哪怕残疾的军吏,也会被赵基收留安置在平阳侯国、晋阳侯国;对伤兵更是不留余力救护,相较于各方,这已值得吏士卖命、奋战。
纵然取得晋阳,俘获那么多大姓、豪强女眷,赵基也不接纳,而是组织起来去集体纺织,给军队制作军服、鞋袜。
而他日常轨迹更是十分固定,往来于三座军营,要么视察一处处工地。
别说军队,就连俘虏苦力也能安心做事。
没别的原因,他们能吃饱干活。
赵基只想等今年蝗起,扑灭蝗灾,保住夏收后,再考虑下一步行动。
下一步行动就两个方向,要么去西河郡武装行军,联合匈奴三王庭威慑屠各匈奴;要么去上党,敲高干一榔头。
原本代郡汉胡豪强还拥护郡守王泽,现在代郡的联军还没来得及南下,王泽察觉气氛不妙,就弃军逃亡,投奔高干去了。
不弄死王泽,赵基也不安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