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一章 磁约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九十一章 磁约束 (第2/3页)

阳系的,超过百亿公里的漫漫旅途。

    现在,核裂变反应堆小型化的任务已经初步完成。

    虽然还无法小型化到能装进战舰或者小型飞船里面,但至少大型货船是没有问题了。

    既然如此,该展开二次加压推进技术的研究了。

    李青松如临大敌,全力以赴,再度调集了自己麾下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展开了这一项当前阶段最为重要的科研攻关任务。

    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虽然简单,但真正要在现实之中应用,难度甚至比核裂变反应堆的小型化还要难。

    原因很简单,二次加压推进技术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太高太高了。

    原本化学燃料燃烧就会释放极高的温度,已经需要极为先进的耐热材料才能将其束缚了。

    二次加压之后,它们的温度会再度急剧升高,甚至提升到数万摄氏度的程度。

    这种温度之下,哪种材料能顶得住?

    李青松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告诉他,没有任何材料能顶得住的。

    这便意味着,李青松不可能使用任何传统的束缚方式,譬如造一个坚固的容器之类,将这些二次加压之后的气体束缚住。

    必须要引入新的束缚方式。

    幸好,李青松有另一种办法可以使用。

    当经过二次加压过程,被核裂变反应堆加热到数万摄氏度的高温后,经由甲烷和氧气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温度之下已经无法保持气体状态。

    构成它们的分子会被直接分解,电子也会从原子之中被剥离,形成等离子体。

    既然是等离子体,那便会受到磁场影响,于是李青松便有了适当的束缚方式。

    磁场约束。

    由核裂变反应堆供电,借助电能,构造出强大的磁场约束体系,不使用任何实体容器,便能将这些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束缚在一起,让它们不至于在推进器内部就爆散开来。

    接着,再由磁场进行引导,将这些等离子体从飞船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