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三章 玉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七十三章 玉皇! (第2/3页)

之中,适用于不同工业场景的AI系统,自己一共要训练出约100个,分别部署在不同的工业体系之中,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和对于人力需求的极大降低。

    人力需求降低了,生产效率提升了,单个克隆体能发挥出来的作用自然就会成倍提升。

    自己便可以在克隆体数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之下,再度大规模提升总体生产力。

    除了这100个分行业工业AI之外,李青松还打算训练出一个总AI,由这个总AI来管理和协调下属的100个分行业AI。

    之所以如此设置,是出于在不同星球建设分基地的考虑。

    因为通讯延时的存在,李青松无法实时控制位于其余星球的克隆体,工业生产便无法进行。

    这样一来,自己还怎么开发其余星球?

    有了AI技术,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到时候,自己便可以将实时性要求较高且较为基础的工作全部交给AI去做,自己部署在那里的克隆体只负责输入决策即可。

    就比如此刻李青松打算开发的敌神星,在他的规划之中便是这种模式。

    譬如有100台挖掘机,自己只需要做出“五个小时后去挖一个大坑”这个决策,并通过克隆体将相关指令输入到AI之中即可。

    AI则会去控制着这些挖掘机,在对应的时间点去完成对应的任务。

    因为这些决策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缘故,就算有通讯延迟也无所谓。

    最多效率会降低一点而已,但没关系,到时候多造几座工厂就能补回来。

    这便是李青松对AI技术如此重视的原因所在。

    此刻,伴随着一座又一座超算建成,伴随着光纤化改造的完成,以及对每一座工厂智能化改造的完成,那些工业AI终于可以投入到使用之中了。

    第一座尝试智能化运行的工厂,是一座钢铁厂。

    在钢铁工业AI的控制之下,李青松将所有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岗位都交给了AI去执行。

    于是,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之下,矿石被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