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互联网语言生态大改造 (第2/3页)
仍然特别有意思有价值。
男生最喜欢的一篇,叫做《我那些异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
这是一篇专门写十三鹰的文章,非常客观的描述了每一个人的缺点,然后非常主观的夸奖了他们的优点,以一种很少在方星河笔下看到的青春感,写尽了一群小镇中学生的青春。
这篇文章最能感染人的点在于纯粹和热烈。
这是方星河极少展现出来的一面,而今终于补上了那种高高在上所产生的隔阂。
掏裆泪流满面:“哥,你终于写了点我的好,我太感动了!”
其余人都忍不住拿白眼翻他。
方星河在文中写的是:“掏裆聪明又灵活,在前两次群架里被人连续踹翻之后,他很快意识到并且接受了自己打正面就是一个菜鸡的事实,转而开始打辅助——通常是多余和秤砣冲在前面硬扛伤害,而他在一旁伺机攻击对手的薄弱处。为此,他专门练了一手猴子偷桃,凡有出手,必使人倒地哀嚎,捂裆派自此发扬光大。”
你方哥公平地涮了每一个人,自家门派也没放过。
不过他对掏裆这种做法,给予了很高的正面评价。
“有自知之明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懂得团队协作是更好的事情。
一个人打天下的英雄主义固然浪漫豪迈,可是如果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接受自己的普通,然后愿意干一些不起眼的脏活累活,去填补团队的缺口,那么他就能够发挥出远超自身能力上限的价值。
这种人,我们将他视做团队里的润滑油。
看似并不精密贵重,却不可或缺。
与他正相反,秤砣和多余永远都在莽正面,秤砣是真抗揍,属于人尽其才,可多余纯属硬顶,回回都被揍得鼻青脸肿却一点不懂拐弯。
这种死心眼儿多半出于他急切想要证明自己并不多余的心态,我劝过两次,劝不动,也只好随他。
但是忽然有一天,他下定决心跟我上山习武,那一天,我开心极了。
改变不了性格,那就努力去改变能力,这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出路。
世界上成功的方式千千万万,归根结底4个字,扬长补短。多余这种死倔的性格,还真就特别适合练武,然后参军也好,进我的团队也罢,总有他发光发热的机会……”
复旦陈教授点评道:“方星河改不了爱讲道理的毛病,但是他总能将道理融合进文章的细节里,不使人厌烦的同时,又极具引导思考的作用,这是他杂文的一大特色,也是价值根源之所在。”
年轻人不管那么多,年轻人只是喜欢方星河笔下精彩激烈的青春。
十三鹰有男有女,性格迥异,几乎囊括了常见的所有类型,所以每个青少年都能在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存在感和参与感被拉满了。
另一篇极受青少年欢迎的文章是《绿皮火车上的江湖》。
这是一个不短小但是很精悍的故事,应该归类为短篇更合适。
内容写的是方星河乘坐长途火车,途中发生的戏剧性抓贼经历。
里面有南北贼王,两大不同流派的冲突与合作。
有火车便衣,拉网捞鱼,正邪斗智。
有意外卷入其中的流窜悍匪,还有正在转移被拐儿童的人贩子。
方星河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见证了这个小小江湖里的人性之善与兽性之恶。
因为篇幅有限,所以故事缺失了大量细节,只有一个个看似好人的坏人不断揭面,带来更大的冲突和混乱,如同一出非常荒诞的黑色喜剧。
最终,鱼死网破,少年搂着被拐小女孩,茫然看着满地血泊。
方星河尝试了一种很有趣的写法——从他的视角出发,他听不到任何阵营内部的对话,只能看到一幕幕画面——所以,他以电影级的画面描写完全取代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写了一篇没有因果、没有逻辑、没有解释的绘本。
读者看到的精彩和刺激下面隐藏着什么?你们自行判断。
小钢炮第一时间联系上王查理,想要购买《绿皮江湖》的影视版权。
“不卖。”
方星河冷漠摇头,示意查理师兄拒绝。
小钢炮把《天下无贼》拍得挺不赖,对内地早期的商业电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动示范效果,结尾的些许瑕疵不是他的锅,整体算是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但这篇《江湖》并不是天下无贼,这个故事太复杂了,可拓展空间也太大了,既可以像小钢炮那样做减法,又可以像宁浩那样做加法,甚至还可以学楷子搞意识流。
如果想做出最好的效果,那就填充大量细节,拍一部犯罪剧。
拍电影的话,太容易拍窄、拍偏、拍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