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7章 跨年,主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107章 跨年,主宰 (第1/3页)

    上世纪的文化界绝不是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态势。

    文人们在报纸上开喷,常有,且通常都很直白。

    将这种现象逐渐遏制住的,并不是互联网的崛起,而是经济体量的膨胀和行业本身的扩大。

    换言之,大家都有钱了,个个穿上新鞋,自然而然的开始惜身惜名,各种行业内部的明战就逐渐转化为暗战,行业高层也开始致力于维护表面上的和平与和谐。

    而此刻,正处于混乱期的尾巴尖上,骂仗仍然很有强度。

    名门正派骂血刀弟子是含肩、卖锅贼,邪派高手骂官府专治蛮横,小流氓骂大流氓是臭流氓……

    比如今年4月份,于坚讽刺某位学院派诗人“在修辞的玻璃房里渍慰”,糊哪儿哪儿脏。

    同样是今年,阳朔与金庸开片时,称金庸是“四大俗之首”,将武侠文学比作“成年人的精神伟哥”,引发了很大的风波。

    但是从未有哪个人,能够像方星河这样,酷嚓一下,写出来一大堆极具传播力的金句,一股脑迭到一个人脑门上,同时做到了酣畅淋漓、鞭辟入里、刀刀真伤又让大众津津乐道。

    回应刚一刊登,扁鹊就火了。

    互联网上还没有出现自制表情包,但是,在每一个论坛里都能看到有人用那三句回帖。

    “人在天上飞,魂在地上追”也火了,相比较而言,这句顺口溜品味起来最有深意,所以被好多报刊引用,成为一个专门用来形容“高高在上者和高高在上的态度被打破之后进行仓惶挽救却注定结局”的句式。

    10个字,将一个很复杂的动态全局,从原因到现状到发展到结果,全部浓缩进去,而且还那么形象有趣,受追捧确实应该。

    而“此人甚软”则瞬间风靡各级学校,从初中到大学,男生们嘴边经常挂着一句“此人甚软”,用开玩笑的语气讲出来既不算太激烈,又带着些半真半假的讽刺,再合适不过。

    弟兄间可以真开玩笑,不对付的时候也可以假开玩笑,实用性拉满,引得学生们竞相模仿。

    最后,是那句“XX啊,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句子本身的语气居高临下,表达的情绪是带着惋惜怜悯和不屑,定死的结论又有一种权威感和力量感,全年龄段通用,任何场合都行,所以火得最为流行。

    其实这个句子不能算是原创,民间的各地方言都有类似表述,但是方星河用得好,用得妙,所以就赋予它更多的文化意义,生生造成了梗。

    那么,当这样一堆极具新鲜感和趣味性的梗,同时套在一个人头上,结果会是如何?

    三个层面齐齐爆炸。

    大众层面,吃瓜群众当场高潮,硕爷的粉丝气到尿血。

    媒体层面,打满鸡血,开始直播开团盛况。

    个人层面,硕爷破防到当天回骂,就发在京城某晚报上,都没带隔夜的。

    然后他一开喷,大半京圈都马上跟进,于第二天开始,搞得轰轰烈烈。

    再之后,大量的王硕粉丝下场,将炮火对准方星河。

    在这个年代,阳硕是真的有很大一批拥趸,Z世代感觉他没什么能耐、没什么作品、没什么成就,其实不够客观。

    他只是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淘汰了,而不是一开始就菜。

    不脱离时代去看的话,他的作品在早几年确实极有阅读乐趣,改编出来的影视剧部部成功,便足以证明作品内核能够完美贴合广大群众精神需求。

    方星河当然懂这个道理,他最初筹备《苍夜雪》的时候,就决定“贴合时代、只超半步”。

    但现在问题是,你方哥在99年的基础上领先时代半步,大约是5到6年时间,提前搞出了新青春文学,而阳硕的作品仍然停留在90年代初期,一里一外,差了整整十几年。

    那么,割裂便成为必然。

    上一代人里的硕粉疯狂抨击方星河,而这一代的方粉没有发言权,只能看着。

    文学圈里的一些人力挺方星河,但是人数寥寥,死磕的意志也并不坚定,所以很快落入下风。

    对的,方星河几乎把阳硕本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在舆论声量上反而落后,纸媒时代就是如此魔幻。

    然后只隔了一天,当代商业第一导小钢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