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放一颗大卫星上天 (第3/3页)
⊙?”
“你仔细想想,他在《性》里是不是展现出了一种极强烈的自毁倾向?他母亲病重时,每天夜里蜷缩在被窝里绝望痛哭,最终眼睁睁看着失去了最爱他的人,自此以后像个孤魂野鬼一样活着,他选择自杀我都不奇怪,又何况想烧坏人的房子?”
“咦?有道理哦……”
“必须的!他真的不是坏人,只是没人教给他如何友善的对待这世界而已……呜呜呜呜,想起来我就好心疼……”
……
帝都,杨蜜不耐烦的反问:“关你屁事?!”
女同学瞪大眼睛:“方星河那么变态,你居然……你居然……”
“可是他帅啊!”
少女顿了顿,一甩马尾:“看到那双眼睛的一瞬间,我就愿意原谅他,怎么着?不行吗?”
一群人集体败退,再也没有对线下去的欲望。
面对这种只看脸的纯粹花痴女,讲什么讲?鸡同鸭讲!
……
吉视,李红未与任何人发生争论。
别人当着她的面批评方星河,她就只是安静的浅笑着,既不赞同,也不反对,甚至还拦住了想要吵一架的杨欣。
“随他们去吧。”
李红笑着重复了一遍:“随他们去吧。要相信星河,他们不在星河的眼中,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杂音而已,我们有我们的事情要做,别把精力浪费在这里。”
“好吧。”
杨欣恹恹点头,叹道:“可是,星河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发起反击啊?”
……
不是现在。
在一场注定会非常漫长的斗争中,急于求成的想法最要不得。
年轻人很容易犯的错误是:一受到一点点刺激,马上就想证明,又或者急于发动反击,一直陷在被调动的奔波中。
这很没必要,伟人不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其实大方也是一个年轻人,但是多年的病榻生活磨砺出了一种耐性和一种空阔,让他能够从容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刺激。
不过是些许风霜罢了,急什么急?
于是他在自己家里悠哉悠哉的逛着论坛,看看初代傻哔网友们如何骂自己,一边随手给属性加点。
一眨眼间,健康点满了89点。
再一眨眼,恢复也点到了83点。
多日积累一朝用尽,他奋力眨眼,嘿,又多出来100多万,浅浅的一层。
当媒体上再一次铺天盖地的出现“方星河”的名字时,收割的季节又来了。
《性》的高门槛喜提大量中坚以上的粉丝,新闻联播的广而告之提供了一大批浮粉用以贡献星光,难防系的全面反攻将粉级虐向更高等级……
赢麻了,又赢,总赢,全赢……
真不是自我安慰,每次打开星光面板,他都忍不住发自内心的勾起嘴角。
3级死忠:22.2w
4级狂热:15588
5级信念:18
她们是最大的收获,在数量层面基本能够对标后世顶流守门员了。
这不是一个特别值得骄傲的数字,但却是一个奇迹。
因为,追星人群总量,差得实在太多。
在2025年,所有国人都有能力追星,移动互联网时代,干什么都太方便了。
方总手上有行业内部精确测算的整体数据:泛娱乐关注者总数8.8亿,12-35岁年轻女性群体2.15亿,具有轻度追星行为的年轻女性1.08亿。
再加上男性的1200万,35岁以上超龄女性1500万,总共1.35亿。
中重度追星人群波动较大,再砍掉一半,剩下大约6500万左右。
(所以女顶流难出,出了也不值钱,本质上是因为女明星的流量市场太小,消费热情也低,逼着她们只能去走国民度路线)
但在1999年必须得承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只有城市少女才有资格追星。
广大乡镇农村根本不care任何明星,不管是爆火的HOT,亦或者是白月光肖童,乃至于韩涵和郭精明,谁都没能把影响力真正沉下去。
小燕子的影响力沉下去了,但只是庞大的浮粉,中坚粉都不多的,基数再大也改变不了农村现状。
成年的城市女性同样没有闲心追星,只有少部分白领才具备条件,总量很少很少。
而适龄城市少女,总共才有多少人?
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进行测算,一线城市108万,二线城市315万,三线城市477万。
总计900万,其中只有不到一半具备轻度追星欲望,那就是400万。
中重度追星再砍半,200万。
啊不对,现在的条件太差,经济差、环境差、便捷性差,可能要砍到100万?
方星河不太确定。
总之,如此小的体量,要供港台、日韩、国内各路人马瓜分,可想而知在这个年代走流量路有多难。
而方星河一个人,整整吃掉了女粉盘子的至少五分之一!
1级浮粉对应着“泛关注到轻度追星”,2级中坚粉对应着“轻度到中度”,3级死忠粉对应“中度到重度”,4级狂粉必然是重度追星。
方星河独占23.7万中重度追星粉。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基本上是当前内娱的独一份。
由于手头缺乏工具建模,他只能盲猜——以眼下的信息覆盖程度,以文学本身的高门槛,转化率绝对被自己拉满了。
最直接的意义是……新书必爆。
在如此强大的外部压力下,只要2级中坚粉具备最基础的经济条件,就一定会购买。
3级4级粉更不用提,必买的。
那么如果用新书来做一个标志性的信号,销量应该是120万基础销量+浮粉购买+非粉的好奇性购买。
浮粉的数量实在太庞大了,而且非粉的好奇心也正在逐渐被拉满。
所以,首发……300万册?
好家伙,如果真能做到,那都不是核弹了,而是星河坠落。
让韩涵一跃成为顶流文学偶像的《三重门》,当年的正版销量也仅仅只是一百万而已,再迭加上一个退学就创造出了韩涵现象。
而现在,原本就已经有了方星河现象,如果再在上面添一把火,天知道会烧成什么样子。
为了把这波红利吃满,他马上给金社长致电。
“我需要知道,到发售期之前,咱们全力以赴能生产出多少本书?”
金社长的数据张口就来:“你这本书是22印张,我们们能够协调4家大型印刷厂,都是用12000印张/小时/台的高速印刷机,单日出货数量主要受到装订线的限制,唔,全力生产的话每周能爆到120万册吧。怎么了?”
“没什么,提醒你准备爆产能而已。”
心里有数的方星河,语气悠悠。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咱们要放出一颗大卫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