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千禧年天才艺术家】 (第2/3页)
终于艰难冲上1500万大关,2级中坚185万,比例算是超乎寻常的健康。
但是只要拿这个数据对比一下头顶那座大山,就知道这根本不算什么。
目前,内娱的唯一真神,是那个女人。
国内12亿总人口,目测可能会有4到8亿人是她的浮粉,现在的她根本没有黑粉,不喜欢至少也不讨厌。
最恐怖的是,孩子老人、男人女人,全年龄段高好感,广大农村全覆盖,独一档的火。
后世,有人用AI工具爬完了互联网诞生以来所有明星的数据,她在98年至02年,断崖式领先所有人,包括李周成。
换算成相对热度值之后,她的数据仍然是巅峰肥仙的10倍左右。
而方星河,现在想跟肥仙相比都属于越级碰瓷,甚至,知名度都够不上鸡哥的十分之一。
其实跨越时代进行这种比较非常不科学,纸媒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区别可不仅仅是传播媒介。
这仅仅只是方星河的自我警醒,习惯性的数据对标。
总之从红的角度来看,他已经是文学圈里的第一档存在,并且部分破开了文学圈。
只可惜,这一次的央视采访,主要还是聚焦文学。
“文学是有门槛的。”刘静努力安慰他,“其实你只是需要时间,保持写作,一两年一部好作品,我相信,十几二十年之后,新生代文学巨擘必然以你为首。”
很好听,也很好笑。
文学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哪怕极致通俗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在后世仍然是一个小众爱好。
方星河摇头笑笑,并不解释——有些观点,暂时还是留在自己心中比较好。
“聊聊《暴力与谎言》吧。”
刘静开始深入,有意思的是央视给文章定下的官方名称,一种百年前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很好,这很新闻联播。
聊到文章,她变得愈发激动:“我真的是太佩服你、太为你骄傲了,写性的高中生,你不是头一个,但是以如此犀利的笔锋把性写得那么严肃冷峻深刻,在成年作家里也不多见……”
方星河饶有兴致的问道:“央视里,喜欢这篇文章的人多吗?”
“怎么不多?”
刘静脱口回道:“10个同事里面至少有7个喜欢,我们主任感叹道:批判自由主义的人很多,但是如此有效的批判,居然出自一个高中生之手,叫人难以置信。”
70%……
剩下的那三成呢?都是自由主义的拥趸吗?
方星河意识到,恐怕顶级官媒里也没有很干净,怪不得新闻联播这么急着过来立典型。
“有效?”他忘掉之前所想,顺着聊,“不是有力量吗?”
“力量当然也很棒,但有力量不等于有效果。”
刘静摇摇头,态度有些较真。
“你的文章能够让心里最没有概念的人也意识到自私式自由的危害,这种润物细无声却又深入灵魂的感染力,独具一格,独树一帜,独一无二!
它对普通人的警醒意义,要远远高于任何说教和任何批判,从孩童视角进行向上解构,只有你能写,也只有你写好了。”
这确实。
其实方星河在写《性》的时候,对当前时代的理解和认知并不太够,将小方的愤怒发泄得太淋漓尽致,结果,孩童视角+冷峻解构+绝望救赎,最终导致药劲儿超标。
好处是,虐粉杠杠的,刘静正是一个典型例子。
高门槛文章的低覆盖面问题,方星河解决不了,但是只要覆盖到了,就有极大的概率共情。
姐姐粉妈妈粉,每天都在爆炸式增长。
坏处是,他们对方星河新书的期待感同样超标了。
比如刘静,她就有所误会。
“你的新书是不是还是这种风格的批判文学?能和我简单讲讲大致内容吗?”
“额……不一样。”
新书更虐。
他心想,批判性肯定是不够的,但后劲是另一种级别,叫人死去活来的那种。
“大体上是在严肃背景下发生的温馨校园爱情故事,我也讲不清楚,到时候你自己看吧。”
“好!”刘静兴致勃勃,满怀憧憬,“我一定第一时间拜读!”
看着她的喜气,水军头子难得心虚了,急忙转移话题。
“关于《暴力与谎言》,静姐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当然,我对你的意象表达和隐喻思路特别感兴趣,指节的着眼点实在非常精妙,你太了不起了,是什么原因使你最终选择这样的切入?”
接下来,聊天变得十分“文青”,这年月就流行这个。
方星河跟她巴拉了好久,没有聊得特别深,但很广,充分展现了自身的知识面。
其实这些东西不可能在新闻联播里播放,然而也不是无用功——等到闲聊结束的时候,刘静已经变成他的狂热粉了。
“方星河,你简直不可思议!”
她赞美时兴奋,挥手告别时恋恋不舍,并且非常认真的做出约定。
“等你有机会再到京城,务必要联系我,让我尽一下地主之谊。”
姐姐粉还是文学粉?
方星河分不清了。
不过从她身上的红光颜色来看,相当清澈剔透,属于是理智的崇拜,可以继续接触。
……
采访组是25号回去的,然后刘静以极高的效率制作报批,27号,她发来短信:今天上播!
此时,外面已经把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
自由派人多钱多声音大,但是根本没用,每天都被薅着头发胖揍。
用作品说话的意义正在此处——我有雄文在手,你们虚弱的抵抗随手可破。
其中,被集火得最惨的必然是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