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6章 每一点演技都不白加【持续的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76章 每一点演技都不白加【持续的大】 (第2/3页)



    好多人对她怒目而视:你还有没有一点怜悯之心了?

    也有很多人觉得骂的痛快。

    事实上,媒体界的问题并不是没有人意识到,只是根本干不过那帮人。

    写没人家会写,辩没人家会辩,骂也没人家会骂,有智慧的人没有渠道,有渠道的要注意影响,有智慧有渠道也有勇气的,比不上人家不要脸……

    现在忽然冒出来一个六边形战士,像个喷火加特林似的,突突突突,子弹又重又准,在旁边听着都爽透了。

    当然,肯定也有不爽的——

    同来的知识界专家和那批北大新闻学院学生会成员。

    个个都攥着拳头,狠狠咬着牙,对方星河哪怕没到恨之入骨的程度,也快要恨到蛋里了。

    屁股决定脑袋嘛,正常。

    眼看着自家教授被打得溃不成军,悲苦又凄凉的缩在那里,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北大学子们高高把手举了起来。

    杨欣作为控场主持人,原本想不予理会来的,结果方星河战得不过瘾,冲着他们歪了歪头。

    “杨姐,把话筒给他们,我看看北大的高材生能有什么新鲜东西。”

    杨欣顿时与远在县城的刘大山产生了共鸣——祖宗嗳,你可千万悠着点!

    真的,真不能再骂倒另一个了!

    但她没办法,只好提心吊胆的过去,亲手为学生们举着话筒。

    “方同学你好,我是北大新闻……”

    “自我介绍抓紧略过。”

    方星河毫不客气的摆手,嗤笑道:“在你拿出真正有质量的观点之前,我对你是谁不感兴趣,你也不配在我的擂台上报出名字。”

    很显然,虽然你方哥刚干碎一个,但是手痒没得到缓解,杀气愈发狂躁了。

    那哥们的脸又红又紫,怒了一下……然后,带着激愤提出问题。

    “好!我的问题如下:

    所有得不到明确回应的讨好行为,都是你所抨击的取悦,这是你的定义。

    那么,如果孩子的父母以敷衍的态度给出明确回应,是不是就不在你的抨击范围内了?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敷衍的回应也比没有回应强,欺骗的回应同样比没有回应强?

    要知道,这种情况才是常态!

    而且不止是敷衍,父母甚至经常用谎言来敷衍我们的追问,你觉得这种情况值得鼓励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青少年该不该对抗父母的敷衍?

    对抗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

    然后紧接着延伸出来的问题是,要如何判断父母的回应是否存在敷衍?靠猜的吗?猜错了怎么办?

    父母师长与青少年之间的隔阂,有相当一大部分都是由于互相难以理解而造成的,经验和阅历本身存在的鸿沟原本就会导致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很难共通,你再将取悦行为一刀切,彻底否定,彻底拒绝沟通,是不是太粗暴了?

    你在发表这种暴论之前,有没有考虑过,青少年并不健全的心智极其容易在这方面走向极端?

    我的问题暂时问完了,请你慎重解答。”

    当对方坐下后,大约有一半的观众开始哗哗鼓掌。

    方星河也提起一些兴致,因为确实有点意思了。

    切入点精准,逻辑也很顺,推导公式乍一听严丝合缝,很容易把人打出一个措手不及,进而接受。

    当然,对于水军头子而言,还是不够凶。

    方星河举起话筒,轻轻笑了一下。

    “首先,我要纠正你一点根本逻辑错误——我并没有将取悦行为一刀切,这里面有太多的无奈和被动,所以我给出了三个解,乐观就是用来应对那些难以判断的模糊地带的。

    能明白吗?

    没心没肺的乐观,本质上就是放弃考虑那些注定没有结果的复杂现实问题,别钻牛角尖,别走极端,寄希望于时间,让时间去消化所有不愉快。

    而愤怒才是真正的极端,是你所谓的暴论。

    那我们回到整篇文章,我明明给出了三条路——

    第一个是乐观,别钻牛角尖,没心没肺的傻乐就得了。

    第二个是愤怒,是反抗,是干碎所有不好的东西。

    第三个是隐藏在‘拜我如拜神’里面的逃避,我调侃你们可以拜我,但那只是一个玩笑。

    本质上,是去找一个偶像做精神支柱,把现实里的各种不愉快通通都躲掉,等到以后成年了,有能力自我消化那些负面的东西,再慢慢消化就是了。

    如果整篇文章只有愤怒,你可以批评我粗暴,一刀切,没有考虑到青少年的心智。

    但是你刻意隐去了另外两条路,只关注极端,是新闻学教你这样断章取义的吗?”

    “哈哈哈哈!”

    又挨了一刀的新闻学,引发了中立观众们的又一阵哄笑。

    学新闻的可真倒霉,得罪谁不好,得罪了方星河,没事就被拉出来抽一鞭子,搁旁边看着都疼。

    他们有一种预感——就从今天开始,北大新闻学院要出大名了。

    那位学子脸上一阵红一阵青,愤而张口,但是杨欣却只当看不到,不肯再把话筒举过去。

    不过不要紧,方星河原本也没有聊完这个问题。

    他喝了口矿泉水,重新开口。

    “理清了核心逻辑,咱们重新回到你最开始的问题。

    如果非要在完全漠视、敷衍和谎言中分出高下,那么,你的结论是对的,敷衍比谎言强、谎言比漠视强,有回应就比没有回应强。

    因为完全漠视本质上是一种将亲情彻底割裂的行为,做父母的不理会孩子的撒娇,做老师的不理会学生的提问,当做没看到,伤害毫无疑问,最持久最剧烈。

    哪怕是一句‘滚滚滚,正忙着呢,别烦我’,它都比视而不见的漠视强。

    为了防止你们断章取义,我得再次强调——这种行为仍然极其恶劣,只比漠视强一点点。

    谎言要更强一点点,因为谎言也有善意恶意之分,有些善意的谎言很容易消化的,正常青少年没那么脆弱。

    而敷衍的回应,大致对应着父母确实很忙、很累、时间有限、孩子精力太旺盛等等情况。

    所以敷衍式的回应是常态,我个人很讨厌这种,但是能够理解其中大部分情况,如果你真的仔细读了《青春》一文,你就会发现,其实我是接受的。

    多余,记得吧?

    他的继父对他就是典型的‘敷衍式回应’,用不耐烦的态度,回应他的一些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诉求。

    而掏裆呢?

    他的母亲是一种拒绝式回应,‘我看你像个裤衩’,非常直接且粗暴的压制,我也接受了。

    因为他家里的条件确实不怎么好,而掏裆本人性格又大大咧咧的,在这种习以为常的粗暴式家庭关系中,其实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

    我不鼓励父母用敷衍或者谎言来回应孩子,但是我能接受,因为现实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这中间确实有着非常多的模糊地带。

    最后,父母师长和青少年之间能够完全互相理解吗?

    不可能的,你也意识到了。

    所以我并没有写‘你们要全盘反抗一切’,我只是告诉大家,要停止取悦不值得取悦的人。

    如果家庭环境是正常的,父母是值得取悦的,那就继续撒娇耍赖沟通呗。

    这中间有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判断,即:每一次发生争论,必然用简单粗暴的句式压制青少年的父母长辈。

    对于这样的父母长辈,真的不要再去取悦他们了。

    比如掏裆的母亲,多余的继父,完全没有必要去主动讨好他们,就正常相处,骂就听着,打就受着,碰到能聊的话题就聊两句,话不投机就去干自己的事,那么多不和睦的家庭,不都是这么过的吗?

    所以你们这帮北大的高材生啊,就是不如焦教授聪明。

    他都这么干了多久了?

    有需要的时候就去哄一下爷爷奶奶,叫外人看到他有多孝顺,其实老人家说什么怎么说,他一句都不带听的……”

    哈哈哈哈!

    底下的观众们实在忍不住,又给逗笑了。

    方星河这人可真记仇,这种明明没人家什么事却非要拉出来打一枪的行为,既新鲜又搞笑,叫人忍俊不禁。

    而焦教授……他忍得住。

    虽然又被气的直哆嗦,但是他还没想好怎么反击,所以就微微蜷缩着,当阳痿的龟。

    ——当龟也比再被正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