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我就是独夫 (第2/3页)
同的发展路线。
一,念完初中就辍学,借2000块钱到学校对面开个小店。
根据校门口馄饨铺子的销量来判断,最理想的情况下,每天你可以卖出去100碗,去掉所有成本之后净赚20块,一个月600,一年7000。
然后有些人不会给钱,扣500;
有些钱你必须得交,再扣500;
房东想涨租金你得忍,又扣500;
吃穿住行一年1500,算你每年能攒下来4000块钱。
忍气吞声撑到十年后,存款4万块,终于可以盘下来一家正经馆子,雇几个厨师和服务员,做大做强了。
但是,当了老板之后,你仍然要亲手做冷面。
那可是你们家的祖传秘方,酱料啊配汤啊食材啊,都得亲自经手才安心。
然后渐渐的,你发现你的大馆子开了个寂寞,本质上你仍然是一个小手工摊贩,还是在凭借祖传秘方赚那点辛苦钱,什么都没有改变。
如果厨师的手艺不好,他可能还要拖你后腿。
你开始问自己:我到底还需要干多久,才能从这种疲惫麻木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二,你从现在开始好好读书,考一所重点大学,念个食品专业。
在学校里你拼命学习,一心一意钻研祖传配方。
毕业之前,你终于破解了全部秘密,在保持口感不变的前提下形成了工业化生产的能力,恰好此时的暴富学成工商管理,你俩一拍即合,从他家里拿了点钱,搞了一家小小的食品厂。
就生产速食冷面。
那玩意和方便面一样,里面有定量的冷面,有一个配料包,还有一个真空干鲜配菜包。
暴富专门申请了品牌和商标,叫做‘小延边祖传极鲜大冷面’,然后带到广东的展会上参展。
你天生就会朝鲜语,专门盯着那些韩国客商推销,请他们试吃品尝。
你的祖传秘方让他们热泪盈眶,直呼吃到了奶奶的味道。
客商当场决定采购,你开始赚外汇。
钱越赚越多,自然而然的扩大生产,你只需要对酱料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严格保密,其余时候,想干嘛就干嘛。
同样的40岁,亲手做了二十几年冷面的那个你累倒了,而开了食品厂的你正在环游世界。
至于暴富,14岁那年他借给你2000块钱开小店,十年后哈哈笑着一摆手,说:还鸡毛还,咱哥俩的感情还不值2000块钱吗?
但是读了书的暴富和你一块儿开厂,并且用他的专业管理能力把‘小延边’发展成了一个大品牌。
当初投资了20万,好多年以后变成了20亿,比他爹还有钱。
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区别到底在哪里?
区别在于,读的书,学到的知识,给你的祖传手艺增添了额外的附加值,也给暴富的钱增添了额外的附加值。
这种价值,不是以后再也用不上的初高中物理化学,而是我们被知识填充、被逻辑扩展之后的思维。
读书不必非得用到,读书本身就能向我们赋予能量。
你们总问我,哥,你都那么帅那么牛逼了,为什么还要那么努力的学习?
因为附加值越多越好,人人都有一个基本盘,往上面叠加的有用东西越多,就能变得越强,拥有更大的力量。
所以诋毁读书的言论何其荒谬可笑?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种赋能方式,比读书的成本更低,比读书的收益更大。
那些嚷嚷着读书没用的,非蠢即坏。
别信他们,要把他们当成败类来批判,他们希望底层苦力永远沉沦在脚下,这样他们就可以拿着13000的摩托罗拉手机,指着在路边卖冷面的你们,肆意嘲笑。
1块2一碗的面?呸,狗都不吃!
而他们的美丽妻子则会语气温柔地教育孩子——
看,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和那个叔叔一样,只能在路边摆摊啦。告诉妈妈,你想摆摊吗?
你抬起头,想要辩解:我不是叔叔,我才25岁……
但最终你什么都没说,只是麻木地重新垂下头。
每天做一百碗冷面已经够累了,何必和人多废口舌呢?那家人一看就很有钱,还是莫要惹麻烦了吧……
小延边,我敢肯定,那时的你,不会再有今天随时挥出拳头的勇气。
你不相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