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2章 :分兵的决定,激动的晋阳东城百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02章 :分兵的决定,激动的晋阳东城百姓 (第2/3页)

振豪心中所想。

    “传我命令,明日羊伯约为主将,统领两万大军驻守晋阳,包围东城、西城!令梁诞为副将,统领三千伍卒埋伏东城之外!”

    甄翟儿下令道。

    羊伯约听到甄翟儿让自己留下,脸色满是意外,不过看到甄翟儿的眼神看向自己,还是连忙抬手接令。

    梁诞则满脸欣喜与激动。

    “大将军,楚博为隋将所俘,楚博想请求大将军,能准许楚博随军南下!”

    楚博见到甄翟儿看向自己,不等甄翟儿说话,便立即拱手请求道。

    甄翟儿见状,想了想,点点头。

    夜色下。

    帅帐内其余人相继离开,楚博原本也要走,却被甄翟儿单独留下。

    “怀言!可是担心留下,若是出现差错,会被怀疑?其实大军之中,无一人会怀疑你!”

    甄翟儿开口说道。

    看着楚博的面色,别说得知楚博是如何逃出东城,就是楚博自己逃出来,甄翟儿都不会怀疑楚博。

    不提相识多年,就是从楚博说出东城的经历,说出东城的情况,还在那般昏暗的夜色下,敢豁出命去为项义峰挡箭,都不会有人会怀疑楚博。

    更别说,此前若不是有楚博提醒,晋阳东城眼下,恐怕只会更难打。

    “大将军,楚博有预感,大将军若执意分兵,恐怕最终会被那东城隋将找到机会!”

    楚博没有隐瞒自己的担忧,并且还一脸严肃、认真的看着甄翟儿,想要再次劝说甄翟儿,先除掉东城,再行分兵之事。

    这是楚博发自内心的真心话,楚博已经与伏子厚做好约定,出城后,楚博会一如既往的辅佐甄翟儿,并且还会拿出全部实力,帮助甄翟儿攻打晋阳东城。

    “可东城外,不仅有守军一万人,更有三千精锐伏兵!”

    甄翟儿看着楚博,说完便等待楚博的回复,说出晋阳东城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有什么破局方法。

    在甄翟儿眼里,以晋阳东城的人马,别说想要突破一万守军的包围,就是正面碰到那三千精锐,一旦交战,晋阳东城的守军,都不可能有胜算。

    看着叹息不言的楚博,甄翟儿也知道,楚博其实也想不出任何破局之策。

    见状。

    甄翟儿劝慰楚博不必太过担忧。

    “那梁玄粟其实所言不假,我军眼下,不仅仅是粮食,就是军中士气,都已经因为东城久攻不下,而出现动摇!并且……”

    甄翟儿说到这里,示意楚博跟着自己走。

    帅帐内,在一块挂着的巨大地图旁,甄翟儿看着太原郡,以及北方其他郡地。

    “此番梁玄粟、梁诞的到来,何尝不是朔方梁家的试探!只要我们尽快占据太原郡、西河郡,梁氏必然会以朔方郡响应!魏公坐拥上谷郡,待得到太原、西河二郡,便可联合突厥吞并马邑、雁门、娄烦三郡,如此梁氏定以朔方郡臣服魏公,换取柱国公!如此,北方疆域皆在魏公手中,大业已成!”

    甄翟儿把如今整个局势,还有自己分兵的考虑,让梁诞为副将的原因,全都说出来。

    “晋阳东城那隋军守将十分棘手,攻下东城,短时日内恐怕很难!本帅一直也想尽早除掉那守将伏子厚,可见到梁氏叔侄到来,本帅清楚,如今在北方,不仅仅是世家名门在观望,就连其他地方的郡望氏族,都已经把目光放在太原这里!都在看着本帅能否拿下太原郡,能不能为魏公,占据这些北方疆域!”

    甄翟儿说到这里,狠狠吸口气,倍感压力之余,也在心中燃起豪迈之情。

    如今所有名门世家,一个个郡望氏族,都在观望,自己岂能被一个晋阳东城,绊住攻城脚步。

    甄翟儿身旁。

    楚博听着甄翟儿的述说,这才明白,为何明明已经下屠城令的甄翟儿,会在攻城数日后,放弃攻打晋阳东城的念头。

    的确,比起一片宏图大业,一个小小的晋阳东城,根本毫不起眼。

    楚博没有再坚持劝说先除掉晋阳东城,不过还是想要跟着甄翟儿一起离开晋阳。

    …………………………

    次日。

    晋阳东城的城头上。

    天色方才蒙蒙亮,城内的百姓便已经纷纷来到城头。

    昨日被巨石砸破的城墙,都已经在夜里填补好,塌了的台架,也再次撑起。

    城道中。

    到处都是乌黑的血迹,虽然没有尸体,但也能看出,城道内这些时日,死了多少人。

    伏子厚作为晋阳东城守将,也早早来到城头上,较比之前,此刻伏子厚的腰间,除了悬挂佩剑之外,更多佩上一把刀。

    正值少年,又是奔波,又是领兵厮杀,对比早前在村子,如今伏子厚的饭量不仅大涨,就是体魄,也在不断变化。

    更重要的是。

    府邸内,有一个像在养猪的少女,每天都逼着伏子厚吃东西。

    “校尉!人都已经到齐!”

    殷天纵来到伏子厚身旁,拱手禀报道。

    “告诉将士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