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6章 善战才能领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56章 善战才能领军 (第2/3页)

确实很出色的社会稿件一些,都很容易达成共识。

    唯独就是两位女大学生在沈经理指挥下,展示出来的一系列照片立刻让报社这边大摇其头:“不行,不行,怎么能是这种风格呢?”

    就让卫东给张经理他们要求的人文关怀、烟火气。

    其中最出色的一张,就是在江州那种破巷子里,陈旧的饭馆灶台上,有个厨子在翻炒菜肴。

    很普通的题材。

    却被一帮人像摄影馆的老法师拍成了艺术照。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摆拍。

    让卫东给他们点醒要拍出烟火气,他们就真盯着各种烟火拍,可能以他们的文化水平理解就是这样。

    而他们在像馆里可不就习惯了摆上各种恰当的道具构成完美画面。

    充满岁月沧桑的吊脚楼木板外墙上,窗口上沿挂了一排烟熏火燎的腊肉、香肠。

    其实找遍整个江州,目前也看不到这么富裕的家庭,起码二三十块腊肉跟一排帘子似的,几长串香肠垂下来恰好起到分割线作用。

    这就已经是专业级的构图摆拍。

    偏生还在窗口下面前方摆了一盘盘红的白的辣椒、青菜、萝卜、茄子,就故意找的五颜六色蔬果彰显胶卷色彩呗。

    而这两部分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衬托出昏暗发黑的室内,灶台上正在翻炒的火光窜到锅面上。

    扭头挤眉弄眼的厨子脸上满是汗水。

    所有的前景是衬托景深的昏暗,而昏暗就像幕布托起了飘荡的火光。

    让卫东知道,当时起码有十个摄影师在举着相机同时抓拍了一堆画面,然后从一两百张里面选出这一张。

    几乎每个场景都是被他们这样集团军作战完成。

    请问单兵摄影爱好者怎么比。

    其他的照片也尽是这类,老婆婆端着美食缺了牙的笑,年轻男女在烫火锅时舒坦得脸都皱成团,而且尽是在这种破巷子里。

    但报社负责美编的摄影主管就不认可这种风格:“我们已经在宣传广告上列出了范本,体现改革开放的成果,要展现改开第一线的热火朝天,战天斗地,不是吃吃喝喝,你要拿这个得铜奖我没话说,但金银奖绝对不能用这种类型。”

    让卫东本来没打算较真:“行吧,您再拿几张范本给我,回头我让摄影团队重新拍符合您意见的。”

    偏生这位又滑不留手:“这怎么能叫按照我的意见,我们是新闻媒体机构,代表着主流态度,如果我们在金银奖用了这种片面追求吃喝享乐的照片,将会极大的带动同类型思潮滑坡,全都追求享乐主义!”

    还特别把其他破巷子照片拿出来点评:“我不知道你这边的思路怎样,全都是破烂街巷,这不是让人看笑话吗,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应该是崭新的面貌,高楼大厦吗,哪怕人物特写也应该是奋战在第一线的各行各业!”

    这个让卫东就不乐意听了。

    不

    当然他不会这么说,恰好看见何月梅正在严肃认真的记录,忽然想起个段子。

    就笑着站起来:“我们江州有句童谣,老太婆尖尖脚,火车来了跑不掉,请问这位老太婆姓什么?”

    正在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讨论工作的冀北帮,表情各异的报社十多人,十来个销售团队的人,甚至外围还坐了二三十位报社青年记者、各部分编辑一起参会的场面,瞬间全都安静下来。

    你在说什么?

    连唯一熟悉江州口音的沈翠月都愣住了,你这是说的什么?

    当然这句童谣她肯定也听过,后面还有咕噜咕噜滚下河,她差点唱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