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1章 我就是死,死在外面,也不会要这种……科技良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151章 我就是死,死在外面,也不会要这种……科技良心 (第3/3页)

你的,我把工人撤回造纸厂,但必须用我们的飞燕牌。”

    这等好事?!

    那就必有蹊跷。

    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况且这年头哪有这么强的品牌意识。

    让卫东不动声色的哦:“为什么?”

    造纸厂领导终于无奈解释:“这是领导寄予了厚望,亲自题写的品牌名称,可我们能怎么办,你也说了无纺布是国内目前还没法生产的,整条线所有原材料都要进口,我能做出无纺布,能制造塑料袋,我就去宫里当丞相了,各方压力压得我们现在造纸厂都要被拖垮掉,你按照你们的模式生产,尽可能把这条线带进去就行了,这就是我唯一的要求。”

    让卫东明白了,这扯着的蛋,其实就在技术革新换代的曙光前面。

    江州那家石化大厂过几年也许能产无纺布,粤州那家塑料厂开始在做塑料袋,但基本还只能进口原料。

    这个突破就在门槛上了,但这家厂受到的各方压力已经不堪重负。

    撑不下去就是这位厂领导下课换人。

    所以站在他的角度,现在就是拼命自救。

    让卫东再细致点:“这车间有负债吗?”

    果然!

    就像税务局接手的那些烂摊子案例,几乎每个八十年代的进口产线都是贷款!

    也对,之前那种计划经济模式,怎么可能有多少资金积累,更没外汇。

    几乎都是贷款进口产线。

    这边犹豫下也承认:“贷了一百二十万,其他部分由市里面和专项资金补贴了,我们现在一直亏损,怎么可能还贷。”

    一百二十万,约等于后来几千万上亿,1984年确实可以把厂长逼到跳楼。

    让卫东看着他,不太高效的计算功能悄悄开始运转。

    厂领导却以为他在权衡犹豫,连忙加点砝码:“二十年,二十年还清!如果你愿意承担负债,我们把这块厂区全都划给你,不需要占股份,完全清退,去年已经有产业政策出来了。”

    啊?

    这厂房尼玛在三环边上!

    而且就在昨天来买车的汽车制造厂附近。

    驱车过来的时候,大家就觉得似曾相识了。

    让卫东上辈子从未来过平京,但也知道歌里唱过五环路上都还能堵得吃煎饼!

    这三环可不就是市中心了?

    这一片工业工厂区,肯定未来要拆迁的吧?

    等于是花一百二十万,分期付款二十年买下这块待拆迁的厂区?

    不太大的街道工厂规模,但也有一栋厂房,一排平房啊。

    起码厂房和平房之间的空地都能停七八辆大货车。

    你就说值不值吧,还是二十年贷款。

    就问到那时候这地块值不值一千二百万。

    让卫东得耗尽全身力气,才能淡淡的叹气,还得注意不要出呼噜声:“瞧……你们这都是什么事儿啊,我……”

    我了好几声,才挖空心思的找了个借口理由讨价还价:“供销社里面用飞燕,外面还是用我们自己的牌子,不行就算了。”

    其实这会儿生怕对方说算了!

    还好,厂领导果然没有品牌意识,只有领导意识:“行!绝对没问题,我叫人过来签合同?”

    双方绝对都是那种按捺住内心的狂喜,生怕对方反悔的装着漫不经心,但手上动作极快的把合同签死。

    造纸厂甚至叫来了市轻工业局和银行共同参与见证!

    连贷款合同都重新转让改签。

    签好的瞬间,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造纸厂立刻摆出从此以后这个包袱跟我们无关的翻脸态度,呼啦啦走人!

    连工人都走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