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曹操夜梦三马食槽,刘备举国动员兵马 (第2/3页)
“还是由曹仁去巨鹿屯兵,方为妥当。”
曹丕见此,急忙争辩道:
“……父亲!仲达深明韬略,善晓兵机。”
“与李翊正逢敌手!”
“父亲昔日常诫儿,举贤任能,当以才德为先,岂可以门第齿序论之?”
“譬如治国,当如沧海纳百川,岂问溪流之远近清浊乎?”
“今以老卒为宝,视少年为草,儿恐此非明主之度也。”
大胆!
曹操见曹丕如此出言不逊,勃然大怒。
司马懿见此,连忙出来,向曹操请罪:
“……魏公息怒。”
“公子只是一时性急。”
话落,又转头看向曹丕。
“大公子,在下认为魏公所言有理。”
“懿不过黄口孺子,岂敢与曹将军争锋?”
“巨鹿乃国之咽喉,非百战之将不能守。”
“曹子孝将军乃沙场宿将,老成持重。”
“使镇巨鹿,可绝李翊觊觎之心。”
“公子垂爱,懿铭感五内。”
“然为国举贤,当以社稷为重,岂敢以一己仕途为念?”
言辞恳切,既保全曹丕颜面,又显得他深明大义。
此以退为进之妙笔,令在场官员无不感慨。
这司马小哥,的确是一个天生的职场老油子。
然曹操见司马懿如此圆滑,心中更加不喜。
便下令,先让曹仁去巨鹿郡守备,严防李翊的突然袭击。
又传命位于上党壶关的曹洪,加强守备,严防马超。
李翊万一发起进攻,肯定会和马超勾连。
虽然曹操已经与刘表签订了同盟协议,可真要打起来。
远在荆州的刘景升,也不可能第一时间伸手顾到河北来。
众人点头称命,喏喏而退。
曹丕也待要退,却被曹操给叫住。
曹操冷声问道:
“……子桓,汝近日似乎与仲达走得甚近?”
“今日当着众文武之面,竟呼你子孝叔叔为老卒耶!”
曹丕一惊,唯恐曹操降罪司马懿,乃赔礼道:
“父亲恕罪,仲达只是与孩儿私交甚笃。”
“孩儿深知其有大才,今日才冒昧举荐。”
“孩儿这般做,也都是为了我魏国着想啊。”
曹丕当然是有私心的。
随着曹植的逐渐长大,在众人面前显露出自己的文采。
这令曹操对他十分喜爱,也让曹丕感到了危机感。
尤其此前李翊还曾当面夸赞曹植的才能,而对曹丕却不予理睬。
所以,曹丕回去后也是一直奋发图强。
又大肆结交党羽。
他所结交的,都是些有才能的后起之秀。
而其中,尤以司马懿能力最为出众,这令曹丕感到十分喜爱。
但曹操却很不喜欢曹丕这样的行为,乃道:
“吾观司马懿鹰视狼顾,非久居人下者。”
“兵权若付此辈,他日必然噬主。”
“吾儿须切记,司马氏。”
“可用其谋,不可授其刃。”
“可使其劳,不可予其权。”
“此乃保我曹氏万世之要诀也!”
曹丕喏喏称是,然心中却不以为然。
暗想司马懿若果真有反心,他怎会看不出来?
即便司马懿真有反心。
魏国的兵权大宗,都掌握着曹氏、夏侯氏将领之中。
司马懿又如何能够夺权?
父亲未免过于杞人忧天了。
曹丕心不在焉地退下,曹操兀自独坐于榻上沉思。
沉吟许久,又下了两道命令。
让汝南李通,加强豫州守备,严防孙氏偷袭。
又命颍川赵俨,筹措粮草,加紧往魏国运送。
同时,又亲自提笔,给荆州刘景升写了一封书信。
信中言道:
——“孟德致景升兄足下:”
“上党已遣曹洪屯铁骑一万于壶关,使其严防马超。”
“南境更布水陆连营于汝南,纵孙权有百万师,亦难越吾之豫土半步。”
“惟渤海李翊,近来广征粮秣,日运千船。”
“其谋非小,恐将效韩信之故智。”
“请兄速发,荆襄劲弩三千张,甲胄千副,江陵粟米三十万斛。”
“倘得相助,他日当共分徐、扬之土。”
“时值秋凉,惟兄珍摄。”
没错,马超寇边,曹操忍了。
孙权偷袭淮南,抢夺庐江,曹操也忍了,没有出兵报复。
而曹操一直忍着的目的,就是怕自己注意力分散到别处时。
北边儿的李翊会突然对他发起进攻。
而细作探得的消息,愈发证明李翊将要动兵。
曹操也加快了自己的战斗准备,一面加强并州守备,一面又严防孙权。
同时找刘表索要资助,会战事做准备。
刘表得曹操书,见其索要的资助并非狮子大开口。
便欣然同意,用船队走颍水水路,为颍川输送粮秣器械。
荆州毗邻颍川,交通又便利。
这使得两地的运输十分方便,损耗极少。
曹操既得了荆州的粮秣,信心大增,立马宣布进行全国总动员。
除边关需屯重兵守备之外,其余郡县的兵马,有多少算多少。
全部往魏国运输!
……
就在曹操大肆在魏国总动员之时,李翊这边也没闲着。
其实,他打仗的风格一直都是求稳。
如何稳呢?
那就是要有充足的粮秣,粮食只要够,拼消耗也能耗死你。
李翊这样的用兵习惯,与之共事过的曹操当然熟悉。
所以当李翊在北方全力筹措粮秣之时,曹操便敏锐地察觉到这是李翊要做军事动员的前兆。
果不其然,当控制住冀州的粮价后,李翊便开始进行军事动员了。
他命章武的徐晃、河间的张郃,各出兵五千,到渤海来屯驻。
一面又正式写信给刘备,认为到明年开春之时,便是对魏国全面用兵的最佳时机了。
刘备得李翊信,立马做了如下部署:
发令给青州牧的关羽,令他起青州兵,出泰山,攻打曹操的兖州。
令淮南的陈元龙,携甘宁、蒋钦等将,发水军,攻打曹操的汝南。
自己则在徐州全力整备,随时准备出兵,配合北方李翊的进攻。
这是一场多线作战,通过刘备的出兵路线不难看出。
他是希望一举灭掉曹操的。
但诸葛亮等人力劝刘备要冷静,眼下的魏国势力强大,不是一战可以灭的。
如此多线作战,且不论最高统帅的指挥才能能否应付的了。
关键在于,战线越多,破绽也就越多。
万一一条线崩了,其他线路就跟着一起崩。
所以希望刘备冷静,就按照李翊的构想,先把曹操逐出河北才是上策。
刘备这才放弃了与魏国拼多线作战的想法。
但依然要求与曹操打大规模会战。
不打则以,要打就得打个痛快,打到一方伤筋动骨!
于是,徐州经过一番内部讨论。
毫无疑问地,将主战场定在了河北。
不单单是为了响应李翊先平河北的战略方针,更重要的是曹操现在的治所就在河北。
打蛇打七寸,当然是挑曹操最核心的地盘打了。
发书回李翊处,李翊当即回信表示。
希望刘备早早派兵来渤海。
言外之意,李翊是赞成刘备打大规模会战的决定。
刘备得李翊书,大喜过望。
急聚文武,商议发兵河北事宜。
诸葛亮进言道:
“曹操僭位称公,尚立足未稳。”
“倘若魏地有失,中原震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