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再见梁王 (第2/3页)
救过他一命,看来是德怀甚高了!”
说罢,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室内的气氛也变得较为轻松融洽。
开过一次玩笑后,司马肜让刘羡坐到火盆旁,终于说起正事:
“北地郡的情形现在如何?上次得报,还是听说你为准备收复富平,眼下成功了吗?”
这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当时刘羡在与张光汇合,得到了李矩收拢的两千余溃兵,终于彻底稳定泥阳的局势。而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就一直在准备收复南边的富平县。
“是,殿下给我传信的时候,我刚刚收复富平。”
“哦?怎么收复的?”
“在富平守城的不过是一些蟊贼,我从夏阳调了县卒过来,打着殿下的旗号,那些人看着旗帜就被吓跑了。”
“哈哈,好,这么说来,你已经收复北地全郡了。”
“托殿下的福罢了。”
“那么西边叛军那边,有没有什么别的动静?”
“我已经往扶风境内派过了斥候,据查报,叛军主力此刻正在六陌一带聚集人手,人数极多,但具体有多少人,还需要时间确定。预计四到五日,就会有回报。”
“你可有布防?”
“此事我已交给了北地都尉张光,他曾在马兰山遇困近百日而不屈,对朝廷可谓忠武,由他负责此事,必不至于再出差错。”
经过一连串的对答后,司马肜颇为满意地颔首,对一旁的卢播赞许道:
“大浪淘沙啊!《道德经》里说,国家危难有忠臣,此言诚不我欺。”
卢播则敲击着棋子回应道:“有这些贤臣良臣,我王要平定乱贼,可谓是手到擒来。”
说到这,司马肜又突然对刘羡问道:
“怀冲,你知道我为何唤你来长安吗?”
刘羡心中一紧,知道大概是关于自己官位的事情,但口中还是说:
“在下不知。”
司马肜毕竟收过刘羡的金子,某种意义上,刘羡也算是梁王的嫡系,所以他越看越是欢喜,便捋着胡子笑道:
“按理来说,你收复北地不久,情形应该还不稳定,我是不应该叫你过来的。但你也知道,现在是非常时期,我身负朝廷重任,受命前来平叛,许多事都不比平常,也就不讲那么多规矩了。”
“是。”
“一共有三件事。”
司马肜伸手从袖袋里掏出一卷黄帛,递到刘羡面前道:
“第一件事,是朝廷正式追认你北地太守的职位,之前赵王给你的任命只是权宜之计,现在,你可以把暂领这两个字去了。”
话未说完,司马肜又从身边掏出一方漆盒,打开后,可见盒内装着一方银印。
“这是讨虏护军印,你的身份很敏感,要不要授予你军职,朝中的争议很大,但在太子殿下的支持下,还是给你定下来了。李世回收拢的那两千溃兵,就直接划到你帐下吧。”
与汉朝制度不同,在改革了军区制度后,魏晋时期的太守并不能直接带兵,必须要经过军镇授予军职之后,才算得上名正言顺的地方诸侯。这也同时意味着,从此以后,刘羡有直接向朝廷上书的资格,可以不再被贾谧压制了。
“多谢太子殿下,也多谢殿下。”
刘羡再接过黄绢与银印,心中情绪纠葛,一时悲喜难明。
他素来骄傲,自认为怀有济世之才,可为了得到这一张黄帛,一方银印,却不知经过了多少辛苦努力。尽管他想强压下这些情绪波动,但双手还是有些许颤抖。或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拼尽全力到底有着怎样的份量。
司马肜也知道刘羡很不容易,等他的情绪稍微缓解后,拍了拍刘羡的肩膀,徐徐道:
“至于第二件事情,是关于贼首齐万年的。”
“齐万年?”刘羡压下情绪后,连忙问道。
“是,你也知道,郝度元本来是你招降的,齐万年也是随你来到长安的。现在朝廷和他们打了这么久,可却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仗该如何打?故而我要问问你,齐万年是个怎样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