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顺天大案 (第2/3页)
去之后,就勾了他!”康熙撂下这句话,登车走了。
在大清朝,所有死刑犯,最终被砍头或是赐自尽,都必须经过皇帝的勾决。
大清的怪异之处,就在于,正式勾决一名罪犯,程序异常之复杂,看起来极其谨慎。
但是,犯人若是莫名其妙的死在了牢里,却又是死了白死!
“臣儿叩谢汗阿玛恩典!”康熙走后,胤禑自己也登车回王府。
回府之后,胤禑淡淡的告诉琴书:“你说的那事,爷办妥了,汗阿玛答应让他回巴里坤戴罪立功。”
琴书立时喜出望外的扑进了胤禑的怀中,痴缠着撒娇。
女人如此的主动,胤禑自然毫不客气的把她搁到了书桌上,摆成M形。
次日,胤禑正在值庐内,盖知道了的小印。
纳喇善哈着腰进来,小声说:“禀愉王爷,皇上召您进去。”
有张廷玉在屋里,胤禑也不方便问啥。
出门之后,胤禑见四下里无人,这才轻声问纳喇善:“何事?”
纳喇善小声禀道:“顺天府的乡试解元,竟是枪手代考,皇上怒得拍了桌子。”
顺天府的乡试,其实年年都要出不少妖蛾子。只不过,因为汉臣们的官官相护,很多事儿都瞒着康熙罢了。
在大清朝,权贵越集中的地方,以权谋私的事情,就越是司空见惯。
京城,是帝都,江南漕运才不敢懈怠。否则的话,京城里的粮价,肯定贵出天际。
说白了,京城的米价始终不贵,靠的不是市场规律,而是天子脚下这四个字。
胤禑进门的时候,屋里跪的都是饱读诗书的汉臣大儒,比如说王掞。
不过,令胤禑感到意外的是,张廷玉的大哥张廷瓒,竟然也跪在屋里。
胤禑略微一想,也就明白了,张廷瓒正是本次恩科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
行礼之后,康熙将一份题本,扔到了胤禑的面前,冷冷的说:“你先看看吧。”
胤禑捧起题本,定神一看,嚯,好家伙,除了解元有问题之外,居然还牵连了前任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