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至关重要的搭线 (第3/3页)
后边。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老四到时候忌惮胤禑了,只要老十六待在顾命重臣的行列之中,照样是万事可为也!
苏培盛十分机灵的亲自进来上茶,免得被外人看见了,年海棠和老四并肩而坐,还手牵着手的没规没矩。
当着老四的面,年海棠纵有无数的心里话,想和胤禑说,却不能说出口。
没办法,只能等年观音来的时候,姐妹两个再说知心话了。
从老四那里回来,胤禑的马车刚在府门前的停稳,就见琴书陪着几位贵妇人,一起从角门里出来。
琴书见胤禑回来了,赶紧蹲身行礼,挨个介绍了她的手帕交。
“爷,这位是参领夫人,这位是佐领夫人,这位可了不得,她是一等海澄公夫人……”
胤禑微微一楞,他也没有想到,琴书的手帕交之中,居然有一位公爵夫人。
现任一等海澄公名叫黄应缵,他是初代海澄公黄梧的侄孙。
收台湾时,就是黄梧提出了臭名昭著的迁海令。
三藩之乱时,黄梧这一脉的子孙,全都被耿精忠杀光了。
为了体恤功臣,康熙不仅下特旨,许袭12次,还把一等海澄公,让黄梧的侄儿黄芳世袭了。
胤禑对朝中的重臣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他知道,黄应缵没啥本事,就守着爵位,吃祖宗留下来的老本罢了。
阿瞒的坏毛病,不过是胤禑的伪装保护色罢了。
一旦,抢人家老婆的次数多了,京城里肯定是人人自危。
那个名声,就真的坏透了!
出于礼教大防,胤禑只是微微颔首,便迈着四方步,径直进了王府。
次日早上,胤禑进请溪书屋的时候,赫然发现,年羹尧就跪在康熙的身边。
以老四的脾气,如果年羹尧提前通知了消息,肯定会设宴款待他,并叫胤禑和老十三一起作陪。
胤禑暗暗一叹,唉,佛祖只渡有缘人!
类似年羹尧这种死不悔改的家伙,胤禑即使想拉他一把,也没有丝毫办法。
见胤禑进来了,康熙笑着说:“亮工有壮志,他只须五千兵马,便可灭了准噶尔汗国!”
胤禑撇了撇嘴,年羹尧为了讨康熙的欢心,还真敢吹牛!
这就像是五年平辽一样,皇帝听着很舒坦,实际上,根本做不到!
历史上,若不是准噶尔人内部爆发了大瘟疫,让乾隆抓住了天赐良机,西疆问题很可能一直拖到清末,都无法解决。
康熙正在兴头上,胤禑自然不可能说扫兴的真话,便附和道:“亮工有此志气,实乃朝廷之福,国家幸甚!”
康熙晚年,最大的心病,便是准噶尔人对大清的致命威胁。
“小十五,若要对西疆用兵,何人可为帅?”康熙兴致勃勃的问胤禑。
胤禑毫不迟疑的说:“回汗阿玛,亮工可也!”
平定西北,少说也需要十几万人!
这么大的兵权,以康熙的性子,怎么可能给年羹尧呢?
顺水人情,胤禑不做白不做,年羹尧肯定会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