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山雨欲来 (第3/3页)
上来的题本再多,他也有本事当日批复完毕。
可是,咸丰就不行了,在不能找外臣帮忙的情况下,他只能找懿贵妃,暗中帮着批题本。
不过,咸丰拥着丽妃快活的时候,懿贵妃却在挑灯看折子,这便种下了大清灭亡的祸根。
很快,几百本请安折,便被处置完毕。
“来人!”胤禑叫来了乌林,让他和小金子,捧着盖了小印的请安折,送去畅春园内奏事处。
乾清宫那边,也有两个奏事处,分为内外。
但是,康熙一直猫在畅春园内,那边的内外奏事处,就要分配专人,到园子里伺候着了。
实话说,胤禑发明的“知道了”小印,确实令康熙很满意。
朱笔批示,那是皇帝的特权,非人臣所敢用也。
可是,在请安折上盖印,康熙既不担心大权旁落,又解决了无法废除的形式主义,可谓是一举两得!
胤禑坐下喝茶的时候,魏珠来了。
“十五爷,万岁爷叫您书房觐见。”
胤禑进门之后,却见康熙出神的盯着桌上的一张纸片。
“臣儿胤禑,恭请圣安!”
康熙抬起头,忽然叹息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这话看似没头没尾的,令人摸不着头脑。
实际上,只要在康熙的身边,待的时间比较长的人,肯定听得出来,这是在说,东宫那边又出妖蛾子了。
客观的说,胤禑还真想不明白,太子已经被废过一次了,居然没有吸取任何教训,依旧我行我素。
据胤禑所知,前段时间,太子的门下,居然出现在了密云大营里边。
咳,密云大营和通州大营,都是康熙的命根子,岂能没有防备?
老十三暗中拉拢密云大营的人,都是亲自守在密云县城里,好酒好肉好姑娘的招待,根本不敢靠近密云大营半步。
为啥老四笑到了最后,这是由诸多谨小慎微的细节,叠加在一起的结果。
老四是出了名的孤臣,他的顺利即位,主要是,隆科多和老十三,帮着掌握了军心。
康熙仅仅是有感而发罢了,并不需要胤禑回答。
“小十五,朕交给你一个很重要的差事,必须派人盯紧了密云大营和通州大营,免生祸端,明白吧?”
康熙这么一说,胤禑随即明悟,只怕是下决心,要二废太子了吧?
在如今的大清庙堂之上,太子和老八,都是康熙重点观察的对象,丝毫也不敢疏忽大意。
其中,尤其是住在宫中的太子,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祸起萧墙,酿成玄武门的惨剧。
在太子和老八之间,很显然,当了几十年太子的胤礽,对康熙的威胁最大。
在京畿附近,主要的军事力量,除了前锋、骁骑、护军和步军,这四大营之外,就是密云和通州两地的禁旅八旗,最为重要了。
站在太子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一下,他真想搞玄武门继位法,密云大营和通州大营,必须拿下其中之一。
也是巧了,康熙正好命胤禑,盯紧了这两大军营。
PS:二更送上了,月票不怎么给力啊,拜托多赏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