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雏虎碑上第三人 (第2/3页)
,却忽然直起身来,笑着对林听道:“我听说雏虎碑上排名第三的【林听】,生了一颗悲悯之心,在这西境十二个国中连连奔走,以各种原由,要来柴薪三十余万。
有人告诉我,你建城不过只是幌子,实际上却想要救这些柴薪的性命……不知这……是真是假?”
宿苍舒南生北相,眉眼精致无比,偏偏说起话来却带着三分尖锐。
孟化鲤也饶有兴致的,看着游侠儿林听。
林听却也并不反驳,只是随口说道:“我便生于凡俗之中,同情柴薪也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我想建城,这也是实情。
二位何不卖我一个薄面?”
宿苍舒、孟化鲤对视一眼。
孟化鲤长发飘飘,身上气息犹如大海,极为深沉:“林听,你始终忘了你自己的身份。
你乃是雏虎碑上第三的人物,我大乾尊皇亲自赐你【游侠儿】的荣誉,你早已游遍天下,一身修为已经接近天宫。
到了天宫境界,你便有资格挑战天神化身,名登骑鲸碑,获得道下大神通,道下至宝,更上一层楼。
如你这样的人物,即便出身凡俗又如何?你早已不是他们的同类。”
孟化鲤说出这番话时,目光甚至不去看那山下一眼,就好像他们口中的【柴薪】,真就是木柴石炭,而不是山下那些人。
宿仓舒也笑道:“你这等想法,还需要改一改。
高贵之人,不与柴薪混杂一处,否则便是平白侮辱了自己。”
林听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站在虚无中的陈执安,却已经猜出了这些人的来历。
“这几人都是大乾国修士,而且不是一般人。
尤其是那些衣着朴素腰间配刀的人,只怕是名声传遍天下的【大乾游侠,林听】,雏虎碑上第三人,便也是南流景前来引渡的人物。”
宿苍舒、孟化鲤也同样名列雏虎碑,一位第十九,一位第十七,年轻无比,出身也极为显赫。
“而这里是【方沙国】,大乾正在攻打西境十二小国,方沙国,就是其中之一。”
陈执安早已听闻大乾玄门治国,开疆扩土之时,大乾朝廷任凭这些玄门肆意妄为,炼制魂器、炼制人丹,一应不禁止。
“如今这些人,也要被练成大丹了?”
陈执安的化身眼神闪烁,他抬起头举目望去,不过数十里之地,又有一团冲天火焰冉冉升起。
不远处,还有一座这样的大山熔炉。
原本沉默的林听,此时终于开口。
他望着下方那些即将被投入炉火中的人,询问其余二人:“宿将军,孟贵女,林听早几年间,一路走遍天下。
曾经去过大虞、大离,也去过大息三国、妖族九司。
天下广大,杀人者不计其数,以人炼丹者我也见过许多。
可唯独如同我大乾一般,如此大规模屠戮的国度,却少而又少。”
“你看这些柴薪也生就四肢、面目,也生就思维,礼仪,生就亲缘、喜乐……全然如我大乾人一般。
为何我们是贵人,他们则是柴薪?“
林听似乎是在喃喃自语,又似乎是在询问二人。
宿苍舒和孟化鲤对视一眼,微微皱眉,眼底深处已经有了不悦。
可偏偏眼前的人物,乃是雏虎碑上第三的绝世天骄。
世界广阔,如同林听这样的人却少而又少,哪怕他们出身不凡,也不得不小心对待。
于是孟化鲤当先耐着性子,笑道:“大乾尊皇有言,天地有如熔炉,烹煮真金,也烹煮柴薪。
柴薪落入熔炉中,自然会化为灰烬,成为熔炉养料,让这天地熔炉中的火焰越发旺盛。
而真金却会烧去杂质,越发贵重璀璨。
林听……你要明白,我们生就贵重,血脉高贵,根骨乃是奇珍,天生与柴薪不同!
这是大道所定!是天生!无可更改。
你身为真金,为何偏偏要与柴薪同鸣?”
宿苍舒也笑道:“你说其他国度,不曾架起熔炉,烹煮众生!
可你难道不知,正是因为大乾参透此等熔炉至理,才能够一蹴而就,在短短百余年光阴,国土扩张十倍,令天下一半疆域,一半修行资粮,尽数落入大乾玄门修士脚下?”
“而且……”
宿苍舒说到这里,脸上笑容越发灿烂:“而且到了如今,几座大国,不知其数的玄门也已经认知到……这天地以内,人才是最好的宝物,才是最好的修行资粮!
你以大虞为例,大虞偷偷摸摸炼制人丹,修行妙法者已经不计其数。
林听!也许上天造就这天地熔炉,便是为了让我们用柴薪为火,将自身杂质全然去除,自此求得道真!
你站在高处,应该望向更高处,直至登天而上,成就造化,甚至成为那无数人仰望的真君。
又何必低头,去俯视尘埃?”
林听皱着眉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可恰在此时,漆黑的虚空却忽然亮出一道光辉。
三人抬头,便看到天空中不知何时多了一道身影。
那声音脸上绽放光辉,气息却极为深邃,极为炽盛!
山上许多修士面见此人,神蕴已然流转而至,可落在那人身上却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林听眼神微动。
宿苍舒、孟化鲤却都皱起眉头。
宿苍舒抬起头来,高声道:“来人是谁?可是方沙国人士?”
孟化鲤仔细看了虚空中的人一眼,摇头说道:“神蕴炽盛,又身着大虞衣衫……前辈是大虞人士?”
自那光辉中走出的,自然是陈执安神蕴化身。
可陈执安身上如今还照耀着南流景光辉,这几人修为强横,却都看不清陈执安的根底,心中皆有忌惮,反而不曾轻举妄动。
而林听脸上却带出一抹笑容,问道:“不知前辈所谓何来?”
陈执安化身来此,自然没有半分担忧,气度便如同流水,润物无声。
游侠询问。
陈执安站在云端,道:“我前来此处,恰好听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