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笼中雀 第6章 辞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二卷·笼中雀 第6章 辞旧 (第2/3页)

通者接话道:“这早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你们可知道为何要大赦天下?”

    桌上众人纷纷摇头。

    消息灵通者压低声音道:“如今官家年幼,尚不能亲政,太后乾纲独断,如今先是招女子入宫选秀,又大赦天下,说是为新朝祈福,其实却给那些先帝当初刚在位之时因与先帝不和而获罪之人免了罪责,甚至不少追复了旧官,你们觉得这还能是何原因?说白了不就是为自己将来铺路,好让这些人感恩戴德,将来......”

    说到此处,那人便不再多言,但是其中意思旁边几位也都能够猜到,于是乎跟着纷纷点头。

    一旁桌上的韩序闻言摇头一笑。

    和善前辈瞧见这个公子儿模样,面露好奇,“看起来公子有不同见解?”

    韩序看起来丝毫不在意面前这位前辈的身份,径直说道:“如今官家与大宋一样,正是青壮,太后虽然借着官家婚事准备大赦天下,但其所赦官员,也都不外乎是能臣,且多为言官,忠于先帝,忠于社稷,不过是因为性格耿直又或者当初遭到奸人谣言而被先帝所猜忌,这才与先帝对立”

    “但却不是大奸大恶之徒,即便后来天禧年间先帝心中后悔,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朝堂稳定仍旧降罪于他们,我想多半也是必要之举,没问什么大问题,但国朝从太祖皇帝开始便极为重视言官,因此其实私下里不少士大夫对先帝此举心有不满,此刻若是能因为赦免他们而缓和朝堂关系,为下一步官家的朝堂清明做准备,我觉得是明智之举。”

    “而且太后给官家选亲虽是有着自己私心,但此事未必就是什么祸国殃民的坏事,毕竟此次奉旨进京的这些个权贵子女,基本都是远在中枢之外的闲散勋贵,大都是出了名的安分守己,从未有过不臣之心,也未曾听闻这些人在朝堂中有什么势力,即便是有些个武将勋贵,此次进京也只是听从太后所召,按照规矩未带一兵一卒,若说太后想通过这些手段做到把持朝政,笼络人心,至少我觉得是多余之举。”

    “因此这次大赦天下,大概率也是带着不少士大夫的期盼跟先帝的意思在里头的,别瞧着我们这位太后只是位妇人,但是绝对不是个不明事理的,所以我看这事儿就算太后真有私心在里面,那也是先帝他老人家临走前心知肚明的,不论现在还是将来,朝堂稳定才是第一位,说到底,这天下还能出来第二个武后不成?”

    面前公子哥儿这一番言论说下来,这位曾经身在朝堂之上的老爷子心中便是愈发惊奇了,因为这位公子哥儿所言,恰恰也是这位老爷子自己心中所想,虽说如今许多朝堂之人均是能够瞧出其中长短,但能从这位看起来浪荡不羁的公子哥儿口中说出来,则是真的有些让人意想不到了。

    韩序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想了想,又咂咂嘴道:“不过.....其实若是将来咱们这位年轻官家亲政以后,我觉得在太后这些年的培养下也不会做得太差,虽说如今许多人都对太后私底下颇有微词,甚至朝堂上也有人对其感到不满,但我觉得那要么是一些老顽固,要么是一些自视清流之人,有一说一,至少从现在来看,太后在官家即位之后的许多政令还都是不错的。”

    这位和善士大夫闻言更是好奇了,“哦?公子说说,是哪些政令?”

    韩序应当是真的闲来无事,继续侃侃而谈道:“就拿这些日子东京坊间所见所闻来说,对面樊楼的‘眉寿’想必前辈也已经尝过了吧,窖香纯正,口感绵柔,实在是酒中佳酿,但搁从前却是很难尝到,因为按照国朝律令,民间酒馆只能采购官家提前酿好的官酒在自家售卖,朝廷定价,朝廷分量,不管各地官窑酿得怎么样,也没得可选。”

    “但如今官家一朝新政,一改酒市规矩,改为朝廷卖酒曲,各大酒肆可以自行酿造,如此一来,像樊楼这类有绝活的酒家便是如鱼得水了,不论是各地百姓还是外乡来客,对此也都是一致纷纷叫好,就这看起来不起眼的一项,对朝廷安抚民心都是起到极大作用的,而且当初统一酒市,朝廷强买强卖,本就是为了筹措军费的无奈之举,官家这一朝广施仁政,如今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国库充盈,早已无需以垄断酒市取财,所以酒市律令改动与否,压根无关痛痒,但却能为朝堂安稳带来极大的成效,由此来看,咱们这位太后不是个无能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