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4章:国之铁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304章:国之铁壁 (第3/3页)

    “这梁萧真该死啊!只为一场舆论,咱们家便要花费三万两银子!!”

    三万两银子不多不少,司马家还拉不下这个脸去让其他几家出资补偿。

    司马凌云脸色阴晴不定。

    梁萧和司徒落月之事,如今已是人尽皆知,搞不好自己还要白送梁萧三万两银子,才能平息众怒……

    “要赶紧研究梁萧的报纸技术,否则何时是个头哇!”司马家众人痛心疾首。

    而在广陵郡,盐场经过赶工和改进,终于在十二天后产出了第一批海盐。

    足有十万斤!

    梁萧亲自带人过来视察。

    钟离晚雪等人看着相对洁白的海盐,欣喜若狂。

    不依靠柴火,仅凭日晒,便能产出这种质量的盐?

    简直不可思议!

    要知道,以前的海盐又苦又涩,食之有害,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柴火去提纯,并不比生产其他种类的盐轻松多少。

    梁萧提供的详细晒盐法,无疑是领先时代的制盐技术。

    梁萧看着车上还算洁白的海盐,只是微微颔首。

    “可以了,至于进一步提纯的精盐,高价供给达官贵人。”

    这种质量的海盐,已经远超市面上的所有普通盐,但进一步提纯的成本较高,普通百姓也买不起。

    不过,只要经过报纸宣传,达官贵人也不介意购买每斤一百文起步的精盐,这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只是跟普通盐的收入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

    精盐也可以用于赏赐梁萧麾下一众文武。

    当天,梁萧又亲自示范,提纯更细更干净的精盐。

    盐场陆续产出食盐,所用的材料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成本大大降低。

    海盐,也将是梁萧用来示好武帝的关键,可以保证他在回京之后给足武帝好处。

    适当地让利于武帝,让武帝更有底气对抗门阀,分担门阀的火力,对他这个徐州牧也有好处。

    等武帝驾崩之后,若新君不长眼,便是海阔天空任鸟飞了。

    徐州盐场成功生产海盐,梁萧亲自安排重兵把守之后,终于放心带上两千精锐亲兵,踏上回京路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