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年:北地和埃及 (第2/3页)
拔苗助长的故事,
可不止中原的汉人听过。
好在,
老秦人并不畏惧挑战。
再艰难的事情,
难道还能有百年前太祖那样,率领千人走出中原,重建国家那样的艰难吗?
何况刀剑若想要保持锋利,必须要时刻打磨它。
对这个道理的认知,
秦人可比夏人要透彻许多,也乐意去遵循它。
……
“王盛请求发兵埃及?”
“他自为国主,怎么会有这样的主张?”
就在北地郡的郡守因为守卫边疆的压力,而忧虑不已时,
一封书信也通过秦国于各地修建的亭驿,传递到了安都城中。
皇帝初时惊讶,可等看完了王盛的解释后,便应下了对方的请求。
他在朝堂上对臣子们说,“嬴秦在波斯故地移风易俗数十年,尚且没有完全教化。”
“要王盛捐躯十来年,就让埃及全然顺从我大秦的制度和文化,还是过于苛求了。”
埃及那个地方,
制度是很令诸夏君子畏怖的,
并非因其严厉到连秦法都拍马不上,
也并非因其完善到让秦人仰如泰山,
而是因其无礼、混乱和放纵,让诸夏君子们抓破脑袋都想不明白——
埃及王室是怎么繁衍这么久的?
不过深入一想,
当年跟埃及毗邻的国家乃是波斯,便让君子们释然了。
而当王盛愿意牺牲自己,跟埃及女王联姻之时,皇帝便把他召入宫中,再三强调,让他想办法改善一下埃及的风气。
不然的话,
等大秦天兵一到,怕是只要地而不要人的。
王盛接过了这个任务,并坚决执行了它。
他鼓励秦人和埃及女子通婚,
对能说诸夏雅言的埃及人施以赏赐,
促进两国通商往来……
但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岂会因为有新的太阳悬挂于西海,普照到埃及,过去的阴暗腐朽就迅速消融?
埃及的祭祀们仍旧掌控许多土地,
埃及旧日的贵人们,仍然在用他们那血亲繁衍出的神奇大脑,给王盛施加各种阻碍。
王盛对此烦不胜烦。
若是对待凶残的敌人,他从不畏惧拔剑对砍,
但埃及这边……
有太多人和事,让王盛觉得与之计较,是在折磨自己。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跟埃及女王生下的孩子,并没有遗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