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2章:韩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292章:韩信 (第3/3页)

刚刚揍了他一顿,心情舒畅的刘邦也不介意为他解释一番。

    “寡人之所以让韩信留在长安,是为了他好我好大家好啊!”

    “韩信那个家伙的性子,应该生在春秋之时啊!”

    春秋时期的人才,是什么样的个性呢?

    无非是:

    君以国士待我,

    我必以国士报之!

    也就是说,

    韩信这个人,信奉的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你若不投,一拍两散”。

    所以当刘邦二话不说,为其登台拜将后,韩信便为刘邦打天下去了。

    他向刘邦要求做齐王,

    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替刘邦夺取了齐地,受封是他应得的。

    甚至掌握兵权,指挥军队,

    这也是他应得的。

    结果在垓下击败项羽后,刘邦驰入营中,夺取了韩信的虎符,收回了他的兵权。

    这让韩信觉得,他跟刘邦之间的“国士”关系,他们之间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情破裂了,不纯洁了!

    韩信因此闷闷,

    以至于之后生出许多事端,被贬为了淮阴侯,连封地都回不去。

    “你要知道,这天下已经换了个模样,哪里还能容得下一个春秋的义士呢?”

    换言之,

    韩信的才能的确显著,

    但他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版本了!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时代的洪流猛然撞击上了风陵渡的山石,随即转向东去,淌入了新的轨道。

    在这个轨道上,

    天下是要一统的,

    地方上因为诸侯林立,生出了数百年的混乱,哪里可以不吸取教训,让这样的情况延续下去呢?

    为此,

    主张分封,自号为“西楚霸王”的项羽失败倒下,

    存留着“国士”心态的韩信,也终将承受这时代转折中的痛苦。

    刘邦没办法从后世的角度,对这样浩荡的时代进行全面的俯瞰和点评,

    但他超然的政治天赋,让他意识到——

    贵人们,

    时代变了!

    “何况他已经有了显赫的功劳,如果再立功,我该封他什么呢?”

    刘邦拍了拍头上的冠,“总不能把这个东西给他吧!”

    刘信由此恍然大悟,感觉自己在政治上的智慧得到了增长。

    但他仍旧不放心,“那陛下对韩信,当真没有兔死狗烹之意吗?”

    刘邦只挥手道,“鸟尽弓藏而已,何必烹之?”

    韩信又没有像其他诸侯王那样,摆明旗帜的举兵谋反。

    “何况寡人若有此意,何必扣着他在长安数年,何必容忍你去拜访他呢?”

    说到这里,

    刘邦又扑上去,用手臂勒住刘信的脖子。

    “你这个小子啊!”

    “既然拜访了韩信,为什么不多去向萧何、张良他们讨教呢?”

    如果刘信不能及时增长在政治上的智慧,

    刘邦怎么能放心让他继续辅佐刘盈呢?

    教导太子,

    和辅佐君王,

    这可不是一样的事。

    刘信挨了一顿揍,只能期期应下。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