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241章:三十四年 (第1/3页)
始皇帝三十四年,
何博结束了在高原上的趴窝,突发奇想,带着老鬼喜他们去了南方的江淮之地。
时间到了现在,
何博凭借大河并两座巨大山脉之力,已经可以跨过泛滥而宽广的淮水了。
淮水对他的抵抗,虽然仍旧激烈,
但何博携两山去夹击它,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罢了。
甚至于,何博还能沿着淮水主干流淌一段时间,直到出海口那里。
联系到自己现在的身份,何博还在暗地里笑道:
他这也算提前搞起了“黄河夺淮入海”的事了?
不过,
即便淮水已经沦落到“喊破喉咙也没谁来救”的地步了,何博还是只能望长江而兴叹。
毕竟黄河、淮水加起来再翻好几倍,都比不上长江的滔滔之水。
而论说绵长,
黄河在长江面前,也得甘拜下风。
所以,
何博现在还没办法跨过长江,去岭南那边,见识一下秦朝新设立的象郡和桂林郡的风景。
不过,能在淮水之南,看一看那些被迁移过来的诸国遗民如何将这片土地更加深入的开发利用,也是挺有滋味的。
老鬼喜也对淮南之地的耕种方式很感兴趣。
他在此之前的农事研究,多是麦粟黍这些北方常见的作物,稻米的确见得不多。
而南北水土变化之大,也不仅仅体现在农作物的不同。
老鬼喜对于这种“从北到南”的转变,还能用一个局外鬼的心情,感觉到几分新奇。
那些移民却只能哀叹了。
他们被迫抛弃北方的土地,来到这一点也不熟悉的南方,还没来得及感受环境的变化,就急匆匆的要下地,去耕种粮食了。
南方的气候湿热,
衣服少穿点没有问题,
但却是不能不吃饭的。
南北的农夫在这里汇聚,
北方的人带来了自己的农具和技术,南方的人也接纳了他们,并将自己传承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耕作方法教给对方。
老鬼喜也混入其中,边学边琢磨,好让这场融合能进展的更加顺利,民众的艰辛和苦难,能够减少一些。
何博跟着过去,发挥自己最初的手工技术,替当地人手搓起了水车。
南方之地多丘陵,高低起伏不平,是非常需要水车的。
而就在鬼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