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秦王十七年 (第2/3页)
刘信的母亲,也就是刘老大的遗孀对何博很是热情,不停的招呼他留下吃饭。
因为何博在揽下了替刘交启蒙的事后,又觉得刘信的年纪跟小叔叔相差不大,教一个是教,教两个也是教,便捎上了这个大侄子,并且没有收他的束脩。
这让刘信母亲十分感激,甚至在家里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宁愿饿着自己,捧着饭罐去刮取那残余的、干巴巴的口粮,也要招待好何博这位老师。
而何博知道这件事后,表面上不动声色,但时常带着两个小的去河边,一边钓鱼一边念书。
刘信总能够钓上很多鱼,交给母亲补贴家用。
今天,也是如此。
刘信把垂钓的成果交给母亲,后者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然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她说,“你三叔要回来了!”
“这个家伙,在外面混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挣个前途出来,回来估计也是个只会浪费粮食的!”
刘信对自己这个叔叔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只经常听母亲说他游手好闲,常年在外给人当门客,还经常向家里伸手,搞得家中积蓄一直多不起来。
如今返回,家里的负担又要加重了。
于是他说,“母亲不必担心!”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能够下地耕田,还会写很多字,可以替母亲分忧的!”
刘信想:
要是他三叔不着调,自己就多种点粮食,做些替人写信抄书的事,挣点外财,减轻母亲的重担!
他的祖父虽然慈爱,但还有小儿子,还有其他孙子。
他要照顾的太多了!
很多时候,刘信母子只能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母亲听了他的话,欣慰的笑了。
然后,她又拿出来两块布匹。
布匹的材料很是一般,但纺织得用心,摸上去没有什么毛糙的触感。
母亲说,“这是我特意给你纺的!”
“你现在读了书,有了知识,就不是一般人了,以后指不定还能去外地求学,成为天下有名的学士……哪里还能穿种田的破衣服呢?”
“另外的,则是替你先生做的。”
“他没有收你的束脩而教导了你,给予你跟刘交一样的待遇,我心里非常感激。”
“我攒不下太多钱财,便只能靠着纺织一些布匹,感谢他的恩德了!”
“等会,你就替我把它送过去吧!”
刘信接过,乖乖点了点头。
而当他返回的时候,
刘煓也回来了。
小老头放下锄头,正带着小儿子,跟何博坐在地上,分食自己采摘的野果。
何博也不知道,
这样的时节,刘煓是怎么摸到野果的。
他只是伸手拿了一个,
然后一口啃下去,立马把脸皱了起来。
“快,有你的份呢!”
刘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