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日间 (第2/3页)
实在不少。
原本的蛮夷耗材被消耗得多了,新夏君子们也必须光膀子上了。
这也是新夏这么多年来,还坚持“人才引进”的一大原因。
反正恒河两岸的水土实在肥沃,
只要防住了那过度的雨热,就可以收获很多粮食,养活许多人口。
新夏因此,成为了诸夏君子们,在这动乱时代的一个退路。
虽然这条路一退,就退出了已有认知的版图,直接到了域外。
但好说歹说,
总归比已经展开“大乱斗决赛回合”的诸夏要好太多了!
而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土地不断开垦,国家建立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很多问题,
自然也跟着浮出水面。
首当其冲的,
便是新夏上下不同族属的问题。
孔雀王朝的兴起,
对新夏来说,是很不利的。
因为这个国家是身毒人建立的,对那些蛮夷天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而新夏跟孔雀王朝的征战,也是有胜有败,没办法全然将之压制。
其次,
又有文化上的冲击。
新夏立国于外域,不可能不采取一些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政策。
起初,
新夏的君臣们是希望效仿诸夏先祖,特别是姜齐那样:
先巩固统治,然后再不忘初心的,推广诸夏的典章制度。
但姜齐等立足于戎山狄海之间的诸侯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在漫长的时间中,蛮夷的力量已经被大大的削弱了。
而当诸夏君子们淬炼好手中刀剑的那一刻,他们的命运便已经注定——
不服从,
就去死!
但身毒那边却不一样。
谁能想到一向“谁来都能打服,谁来都能做主”的身毒人中,会出现两代雄主,缔造了一个孔雀之国呢?
新夏与之角力,结果不相上下,自然没办法在话语权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根据往来两地的商人说,如今新夏国中,正有从孔雀国那边传来的佛教兴起。
甚至还有一些通过商路传来西域,吸引了许多人去信奉。
不过,
信什么都是次要的。
新夏的诸夏种子已经遍地开花,而以诸夏骨子里的传统,让君子们天生就很务实。
有用就信,
没用就不信!
反正祖先的地位,永远也比神要高出一截。
真正让新夏爆炸到瘫痪,失去对外交流能力的,,
是其“尚贤”之制。
建国之初,国小民乏,尚贤推举,自然没有问题。
但时至今日,新夏已然壮大,“推举民选”便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燕国的子之之乱,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新夏后面的几个君主想要集权,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