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荀子 (第2/3页)
他跑到内室,将这件事告诉给了荀子。
老者刚刚教导完自己两个最欣赏的弟子,正是思维开阔之时。
听到后便说,“我也是许久没有论道过了!”
“既然你说,那几位来者看上去,都是有学识的君子,我又有什么理由拒绝他们的请求呢?”
“快请他们进来吧!”
随后,
一行人陆陆续续的进来。
何博把两个主角推上前,方便他们可以尽情的吵架。
至于他,
则是带着其他死鬼在旁边围观,顺便记录下这场跨越时间的论道。
对于商、孟,
荀况是没有见过的。
前者,
在荀况出生之前,就已经五等分了。
后者,
则是因缘际会,每当年轻的荀况想要去拜访的时候,总撞上孟轲不在家,出门讲学去了,直到孟子去世,二人也未能相遇。
因此,
荀况虽然对二者的年纪和学识有些惊讶,但还不至于产生自己“见了鬼”的想法。
顶多是感慨:
世间隐士果然众多,
能跟自己辩论得不相上下之人,在当今却没什么名气传播。
……
“我想问,为什么你提倡隆礼重法呢?”
商孟的儒法之争,已经有太多次了。
面对荀况,他们也只是简单进行了三方间的谈论,然后询问起了荀况的“道”。
荀况说,“难道礼、法,就一定要分割,不能相融合吗?”
“周公制定礼制的时候,是‘礼’的天下。”
“而现在秦国拥有天命,‘法’自然是要兴盛起来的。”
荀况是去过秦国的,并且对秦国的制度,表示了极为的赞同。
而在他秦国的经历,
也成为了他智慧的一部分。
“那为什么不能只有法度呢?”商鞅询问他。
荀况拍着手,说出了道家的观点,“因为物极必反啊!”
“秦国之所以得到强盛,就是因为严格的法度,将上下统合了起来。”
“但山东诸侯的治理,在地方上仍旧有许多封君,各自为政,君主能直接调动的军队有多少呢?直接统治的疆域又有多大呢?”
“所以以一隅之地,对抗一国,失败是必然的。”
“可我在秦国的那些年,也能够看出,秦人的所作所为,多是为了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他们通过参军作战,获得土地和财富,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让秦人虎狼之师的名声,广为传播。”
“但天下一统后,战事必然不会再像如今这样频繁,战况也不会像如今这样激烈。”
“到那个时候,虎狼岂不是要失去控制了吗?”
“所以当天下一统后,道德就需要被重新提倡了!”
孟轲就道,“所以你认为,道德是治世的必需品,对吗?”
“是的!”
荀况点了点头,“但法度也不能忽略。”
“人的天性,和禽兽没有区别,只有用法度去更正他们,才能达到‘伪’的境界,从恶转化为善。”
“天下要得到稳定的治理,要时刻用法度约束人心中天然的恶,然后用道德去强化人后天学得的善。”
“只讲法度的话,人心就会冷漠,人与人之间就会如同豺狼一样,互相敌视。”
“只讲道德,那人的恶性得不到强有力的约束,就要造成太多伤害,这对有道德的君子来说,更是不利的。”
“人的智慧,还没有恢复上古时的纯朴天然,人的物欲,现在还得不到满足,所以有些人变恶,是必然的事情!”
“于是我说、要隆礼重法!”
约束恶徒而赞扬善者,
这才是一个正常而稳定的社会形态!
这才是荀况认为律法最应该做到的事情。
商鞅当即哈哈大笑。
他站起来,指着荀况就对孟轲说,“你啊你啊,还跟我争什么呢?”
“他虽然是儒家的人,但却是我最想要的后继者啊!”
“严苛的法度用于乱世,治理太平则是改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