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8章:阳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148章:阳关 (第3/3页)

想多提。

    只能说有赖于那些源自犍陀罗的奴隶足够吃苦耐劳,即便压迫的严重,也少有反抗,让新夏得以把这个山口粗糙的糊堵上了。

    不过即便如此,

    阳关也不是十分高大。

    除却地形和资源的受限外,

    还有政令的缘故:

    新夏在仔细考察了当地的地形后,觉得山口虽然最狭窄处才二里地,但整体上山道绵长,和父辈笔记中记载的,从秦国走向西域之时的那条谷道很相似,只是不如其狭长罢了。

    而既然狭长,那只简单堵上一个口子,还是挡不住过于强大的外敌的。

    于是夏君决定,从阳关开始,沿着山道通向新夏本土的方向,修建一些烽火台。

    一旦出了问题,

    就点燃烽火,让飘荡的烽烟,替新夏宣告敌人的到来。

    但这不是个简单的工程。

    消耗的资源肉眼可见的巨大。

    国中也有许多人,因此对夏君产生了抱怨。

    他们的观点很直接,

    认为修这个东西一点用都没有,就连阳关都是没必要的。

    “为什么还要修呢?”

    “当初要修建阳关,只是为了消耗过多的犍陀罗奴隶啊!”

    就在赵归视察工程的时候,

    有人找到国君安,对他说道,“当初吞并犍陀罗后,因为对方投降的太快,使得我国收拢了太多蛮夷。”

    “国君您担心杀降不吉,会引来灾祸,所以不愿意大开杀戒,这个臣是理解的。”

    “国君您不想让过多的蛮夷在国内生活,以防杂草侵占了生长粮食的土地,改变了国人的风貌文化,这个臣也是理解的。”

    “所以当您下令,将大批俘虏迁移到兴山那里,利用修建城关的机会,去把他们当做耗材处理掉,我们没有任何的阻拦。”

    兴山,

    也就是山口所在的那条山脉。

    因为父辈穿过这条山脉后,便建立了新夏,繁衍出了他们,所以便认为这条山脉代表着新夏的兴起和强盛,故而被如此命名。

    “但现在犍陀罗被消灭,已经有三年了。”

    “蛮夷的国度被倾覆,诸夏君子的文化得到传播,正应该是修养发展的时候,好教化残存的蛮夷,壮大国力,加强和西域,乃至于诸夏本土的联络,为什么还要堵塞兴山山口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