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0章:二三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120章:二三子 (第1/3页)

    儒生,

    是一种奇怪的团体。

    他们强调文学,要求人“文质彬彬”,但同时也要求精通君子六艺,善于用武器和别人辩论。

    他们遵从先贤孔子的教导,崇尚周礼,追求仁爱。

    只是儒生因为过于善辩且能打,让他们之间,或者和其他学派之间对先贤智慧的探讨,显得极为激烈。

    说不过,

    那就打!

    单独一人打不过,

    那就召集群贤!

    在经历漫长的厮杀斗嘴后,获得大家认可脱颖而出的儒生,会被尊为“大儒”。

    大儒诞生后,会引来附近儒生的追随,然后大儒会效仿先贤孔子,开始周游列国。

    已经被一些人尊为“孟子”的孟轲,

    就是一名年轻又富有才学的大儒!

    他的启蒙,是在孔子之孙子思门人的教导下完成的。

    而等到成年后,

    孟轲又听闻齐国稷下学宫大肆召集学者士人前去讲学论道,于是又从鲁国前往齐国,并且在齐国接触到了儒家分支的分支——公羊派的思想。

    他和公羊派门人进行辩论。

    公羊高的孙子公羊敢虽然有三代家学加持,但对上才二十多岁的孟轲,竟然无法将之辩倒。

    而孟轲也因为年轻,没办法完全将公羊敢说服。

    最后,双方决定采取儒生的传统辩论方法——

    来!

    战!

    孟轲六艺精湛,公羊敢年纪稍大,因此前者得胜。

    后者有感于儒门后继有人,于是大力资助孟轲,让他得以周游讲学。

    齐侯听闻此事,也大手一挥,让孟轲传播仁义的力量,得到增长。

    而当孟轲登上马车之时,有人询问他,“周游列国,你会宣扬什么呢?”

    孟轲说,“孔子已经讲了仁爱,而先王的礼乐之制,是儒家必须学习的。”

    “我的智慧比不上孔子,我的德行更比不上制定礼乐的周公,所以我打算向世人宣讲关于‘义’的道理。”

    “‘义’,是什么东西?”

    “是人的良心。”

    孟子说,“天下越来越动荡了,诸侯为了自己的私利,采取的手段也越来越来凶残,对小民的伤害越来越大。”

    “我之所以强调‘义’,便是希望能唤起大家对心中善良仁爱的追求,从而降低这个乱世对世人的伤害。”

    那人于是说,“好啊,看来你已经找到自己的道了!”

    “你既然年轻,那我就祝愿你能够在这条道上一直走下去吧!”

    孟轲当然接受了这番祝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