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五章:中山复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九十五章:中山复立 (第1/3页)

    又过去半年,就在天子骄二十二年初夏,

    何博还在太行山里和猿猴打架、看鹿羊吃草、替魏侯招魂的时候,从北边突然传来了消息——

    中山复国了!

    因为之前的三国乱战,魏国受伤不小,赵国更是空虚,而隔壁的齐国因为田氏才当国君没几年,也忙于维稳内部没空外扩,

    于是躲在太行山里许多年的中山国君桓,终于含泪抓住机会,跑出来收复失地,在顾城自立为王,宣布中山国第二次死灰复燃。

    何博还有些疑惑,找来生前经历过魏国攻占中山,并且还抓过一批白狄的西门豹,问他,“这么多年了,白狄还没有死完?”

    这两次亡国两次复兴的生命力,简直就是在诸夏土地上,荡起层层波澜。

    动静不小,

    还特别显眼。

    但何博自打深入太行山后,还没有见过在里面当野人的白狄呢。

    西门豹无奈的说,“中山国好歹是学过周礼的,也会耕种,即便流亡进山,又怎会深入太多,远离人烟呢?”

    中山武公的“诸夏化”改革,可是很有成效的。

    当初中山国在魏国的进攻下,还硬顶了三年,可见其实力不小。

    而其灭国之后,也只有一小部分流窜南下,还有很多人,追随着亡国的少主桓,坚持在太行山北部的山区中和赵、魏的势力打游击。

    原本年少继位,沉迷酒色不理国政的中山君桓,也在亡国的巨大刺激下,迅速成长起来,发誓一定要效仿自己的父亲,再次复兴中山国。

    去年,中山趁着魏侯忙于和楚、赵的大战,无暇顾及并非魏国本土,还隔着个赵国的中山郡,就成功将文侯幼子,被分封为“中山君”的魏挚驱逐,收复了大量曾经属于中山的土地。

    当何博将自己的权柄逐渐朝着太行山脉的中部延伸过去的时候,中山残余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土地和力量,在预备复国了!

    怎么可能还待在山里过苦日子呢?

    “难怪我没有在太行山里见到那群白狄。”

    何博又想到一件事,对西门豹说,“这样看来,这次中山国应该可以存续不短的时间了!”

    他感慨着说道,“魏赵齐都各有各的事要忙,燕国偏远而弱小,等到他们回头再去打中山,想来人家早就立稳跟脚了!”

    当今天下,可是战国纷争之时,

    春秋残余下来的默默温情,被战火冲击的越来越罕见,以至于虚无。

    周礼在这样的时代,只是一种行事的借口了——

    如果周礼对诸侯有利,那诸侯就会成为周礼的绝对捍卫者。

    如果对诸侯无用,那诸侯就要将周礼践踏在地上,让它落到尘埃里。

    而这样的灵活处理方式,面对蛮夷时,其实也是有的。

    就像当年晋厉公为了让白狄替自己当牛做马,直接给秦君写信,盛赞其为“我之婚姻也”。

    然后白狄就信了,

    快快乐乐的从秦国跑到晋国,过了几年回头一看,自己已经被诸夏的君子们包围了。

    而且晋国在利用完白狄的劳动力,自身实力得到强大后,就将曾经发给他们的人籍收回,打算将其献祭给周公旦。

    这样的做法,符合周礼吗?

    曾经对蛮夷重拳出击过的西门豹这时候再次展现了他的务实本能,“其实是符合的。”

    “如果蛮夷愿意融入诸夏,成为一员,诸夏并不会过于排斥他。”

    “就像当年我抓了许多戎狄,将其中女子许配给诸夏的男子,又让戎狄男子加入军队,替魏国效力一样。”

    只要在融合过程中,诸夏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戎狄本身的相貌,和诸夏相差不大,那么将之吸纳进来,承认对方的人籍,又有何不可?

    西周初时受封的许多诸侯国,其构建便是“夏君夷民”。

    太公望到了齐地,都得先移风易俗一段时间,再提倡周礼呢!

    当年大力打击中山,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