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2章 信访、讼师、危机转移他国!(6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152章 信访、讼师、危机转移他国!(6K) (第3/3页)

心跳加快,因为那屈打成招之事,在如今的承国之中,可以说是……稀疏平常!

    “哪怕是陈怀信,也不太可能,改变这种情况吧?!”

    曲文端的神情忽然有些紧张。

    不过。

    就算无法改变这种情况。

    哪怕只是减少屈打成招的次数。

    也足以让他感到非常的头疼了!

    “若是不能屈打成招。”

    “那我承国的破案率岂不是要下降?”

    “我曲文端的神探名头也怕是要没了!”

    ……

    【信访制度!】

    【这是从直诉制度所演变而来的。】

    【当然。】

    【这两种制度。】

    【其实并没有非常明显的高低之分。】

    【信访制度也只是更加合理与完善。】

    【“毕竟。”】

    【“最重要的。”】

    【“并非是什么制度。”】

    【“而是看能否将这制度执行下去!”】

    【陈怀信对其很是清楚。】

    【若是不能坚定的将某个制度执行下去。】

    【若是某种制度仅仅只能用来当做摆设。】

    【那无论其多好、多完善、多合理。】

    【充其量也就是个漂亮的花瓶而已。】

    【“所以。”】

    【“在设立信访制度后。”】

    【“还要保证其能够执行下去。”】

    【“然后再加大监察与监督的力量。”】

    【“应该……”】

    【“能够稍微降低屈打成招的发生吧。”】

    【陈怀信也不敢太过于肯定了。】

    【他跟刑部尚书细说着信访制度。】

    【而刑部尚书则是认为,陛下所提议的确非常的不错,再加上有着朝廷报纸的宣传,也能够让各地百姓知晓这件事情。】

    【“可是。”】

    【“仍然会有百姓不知道该怎么做。”】

    【“或者无法来到长安城进行信访。”】

    【“这又该如何处理?”】

    【刑部尚书提出了自己的不解。】

    【至于他为何说,需要来到长安城信访,而不是在当地找更高级的官员信访,哪怕是没有解释,陈怀信也很是明白。】

    【而在思索了片刻后。】

    【陈怀信忽然询问道:“如今我煜国的讼师可多?”】

    【“讼师?在长安与洛阳,亦或者是较为繁华之地,还是有不少的,”刑部尚书一愣,但很快回答道。】

    【“若是让讼师通过帮助百姓诉讼,能够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甚至是有可能进入到朝堂之中,你觉得,这能否改善一些事情呢?”陈怀信继续的说道。】

    【他虽然是临时想起这个方法,但却觉得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在前承之时。”】

    【“讼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而且由于社会动荡、政治原因、律法体系不够完善。”】

    【“他们的职业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会被统治者所打压!”】

    【陈怀信回想着那所看过的历史古籍。】

    【尤其是被统治者所打压。】

    【就仅仅是这一点。】

    【便足以让许多讼师心生恐惧。】

    【别说是替百姓诉讼了,就连自己进入衙门,也不敢多说几句,有些为了生存,还要给官府的当狗,帮助他们欺压与欺骗百姓!】

    【“而如今。”】

    【“我煜国的律法。”】

    【“可谓是古往今来最完善的。”】

    【“让他们的作用比以前要大上许多。”】

    【“至于统治者的打压……”】

    【“朕本就是最坚定的律法公平性的维护者!”】

    【陈怀信看向了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则是懵了一下。】

    【他没有想到,陛下会忽然提起讼师这个群体,更没有想到,那关于信访、律法、乃至是一些冤假错案发生率的降低,会被陛下寄托在这个群体上面!】

    【但是。】

    【转念想一想。】

    【这群掌握了律法知识……至少是比百姓懂条例的讼师,在某些方面的处理上,在遇到某些不该发生的事情时,的确是会比百姓清楚,应该要如何去做!】

    【“最关键是。”】

    【“这是陛下所支持的!”】

    【“哪怕是不提那社会地位的提升!”】

    【“哪怕是不提那可能进入朝堂的机会。”】

    【“仅仅是这一点。”】

    【“就足以让不少讼师发挥出更大作用!”】

    【刑部尚书不得不承认,这是个比信访制度还要好的提议。】

    【至于那讼师,会不会跟当地官府在暗地达成合作,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就是由他这刑部尚书该考虑的了。】

    【甚至。】

    【如果真有这种事情发生。】

    【还没等他这刑部尚书调查清楚。】

    【就会有其他讼师来到长安城,将此事上报至他这里了!】

    【“同行……更会紧盯着对方!”】

    【刑部尚书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他当然知道。】

    【这其中的关键还要看监察与监督部门,可是这新的方法,必然能够降低屈打成招冤假错案的概率!】

    【就算只能降低一点点,可至少能够让更多的无辜百姓,避免那牢狱之灾!】

    【而就在刑部尚书,准备告退去处理此事时。】

    【陈怀信却叫住了他,说出了这次召他入朝的关键。】

    【“蒸汽机?”】

    【“商人?”】

    【“百姓?”】

    【“增加商律的限制条例?”】

    【听着陛下的讲述。】

    【刑部尚书忽然感觉,陛下想得是真的久远,这种可能在多年之后,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陛下就已经要进行限制了。】

    【而且。】

    【他觉得。】

    【那种因为蒸汽机的发明,导致百姓难以糊口的事情,都不一定会发生!】

    【但他毕竟只是臣子,有时候只需要完成陛下的吩咐,不需要在意其他。】

    【“不过。”】

    【“这针对似乎只是在我煜国境内。”】

    【“其他小国应该也会被影响到吧。”】

    【“不需要再对商人有什么限制吗?”】

    【刑部尚书问出了一个疑惑。】

    【若是本国商人因为限制,不能在煜国境内为所欲为,转头去其他小国进行剥削……】

    【“我们只需要保证的煜国百姓的权益。”】

    【“至于他国会怎样。”】

    【“就与我们无关了!”】

    【陈怀信这样说着。】

    【将危机转移至他国。】

    【本就是他最早的打算!】

    【“不然。”】

    【“总不能让我们煜国百姓。”】

    【“跟这小国百姓一个样吧?”】

    【“那我们辛辛苦苦的发展。”】

    【“又有什么意义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