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罪已诏?劳动太少造成的!(4K) (第3/3页)
将军们的带领下,进行着救灾的通路。】
【那后勤的运输也在不断的跟进。】
【而且。】
【除了朝廷的动作之外。】
【还有不少商人自发的组建起赈灾的队伍,亦或是是捐赠大量的物资给官府。】
【“当然。”】
【“他们很识趣。”】
【“将主导权与宣传,全都交由当地官府。”】
【“他们只是自己出人出力……不敢出名!”】
【首辅将那沿海地方的商人举动,汇报给了陈怀信。】
【对于此次的雪灾,不仅内阁极为重视,各地官府自然也不敢怠慢,这种事关赈灾之时,他们也是第一时间便呈报上去。】
【而陈怀信在看完奏折后,也顿时明白了,这些商人其实还是想要搏个名的!】
【“不过。”】
【“他们并不是想要博得赈灾的好名声。”】
【“这就算是给他们,他们也不敢接受。”】
【“他们的目标是陛下对商人的表彰!”】
【首辅继续的说道。】
【朝廷会挑选出一两名商人进行表彰,这是报纸上早就已经刊登过的事情。】
【而虽然不少豪商对此蠢蠢欲动,可都不敢跟当地官员表露心态,只能采取这样迂回的方式,以博取朝廷对他们的好感。】
【至于不敢博得赈灾的好名声,那自然也是正常的。】
【古往今来。】
【除了朝廷之外。】
【任何私人的赈灾行为,都会被视作是在收买人心!】
【“你现在连朝廷的职责都抢,以后还要做什么,可不敢再想下去了!”】
【所以。】
【商人们组建队伍,捐赠物资后,便全都交给官府,不敢在置身事内,甚至生怕从百姓的口中,听到自己的名字!】
【反正只要朝廷知道他们做了什么,反正只要朝廷他们的付出,反正只要朝廷知道他们是忠心耿耿的!】
【那就已经足够了!】
【而陈怀信自然也明白,不允许私人赈灾,也是为了避免一系列的风险,但他还不至于吝啬,或者担忧到,连商人的名头都不敢提!】
【“报纸的喉舌一直掌握在朝廷手中。”】
【“舆论的阵地一直被我们所掌控着。”】
【“哪怕是在报纸之上。”】
【“对些许商人进行表彰。”】
【“也不用担忧什么收买人心的隐患!”】
【陈怀信对此还是相当有自信的。】
【或者说。】
【如果有一天。】
【朝廷对于天灾视若不见,官府的行动还比不过民间的反应,就算是被人借此机会收买人心,那也是活该!】
【那样的王朝还是覆灭了更好!】
【“而且。”】
【“就此事件对各个阶层之人进行表彰。”】
【“也能够体现出我煜国上下对抗天灾时的众志成城。”】
【“这同样是塑造凝聚力的一种好方法。”】
【陈怀信交代着首辅。】
【首辅虽然对此法有些疑虑,不过身为臣子,没有太过于正确的理由,也无法打消自家陛下的念头,更别说陛下至今为止,可是几乎没有错过的!】
【在知晓了此事的处理之法后。】
【首辅还将其他消息一并上报。】
【等到最后。】
【首辅还将一件小事给讲述了出来:“那民间之中,有些声音认为,此事是陛下之过错,所以才爆发天灾,应当下达罪已诏,以求老天爷原谅。”】
【“罪已诏?求老天爷的原谅?哼!”】
【陈怀信冷笑一声。】
【虽然首辅没有说明,但他也大概能够猜到,这些何人所说的了。】
【那些因为学校的出现,因为黎民百姓的学习,而屡次无法通过科举的前承时期的读书人,如今只能在各个酒馆之中,穿着长衫站着喝酒,嘴上说着一些酸腐之话,来抨击他们所认为的世间不公。】
【当然。】
【这种人的影响虽然有限。】
【但也还是会让一些百姓,相信并认可他们的话。】
【对于朝廷来说,这属于是癣疥之疾,可偶尔也会带来些许麻烦。】
【“需要警告或者关押起来吗?散播谣言已经违反了我煜国之律法。”】
【“没用的,将他们送去西伯……送去灾区挖雪吧,归根结底,还是劳动太少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