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二 这份荣光,我不会一人独享! (第3/3页)
官及其党羽的欺凌,我想关于这一点,诸位应该是再清楚不过的,我也很清楚,因为我的家族已经连续两次遭到宦官的打击了,甚至我本人也被宦官打击过。
没有人比我们更能切身的明白这种痛楚,没有人比我们更能了解这种屈辱,而世间的痛楚和屈辱会因为你跪下求饶就放过你吗?不会,你越是退让求饶,它就越是嚣张,你越是恐惧,它就越是欺辱你,直到将你彻底榨干为止。
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我们到底要怎样挽救自己,挽救那些和我们一样身陷险境的人呢?我们要如何让这煌煌大汉回归到曾经我们所引以为傲的样子呢?办法是有的,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敢去做。”
说到这里,袁树停顿了一下,缓缓拔出了手中佩刀,刀身清冷,闪着寒光。
他拔出了自己的佩刀,将之缓缓举起,指向了雒阳的方向。
“当初,太甲荒淫无礼,不修政绩,肆意妄为,大兴土木,使得民不聊生,伊尹眼见国事日衰,为了回报商汤之恩德,选择了废黜、放逐太甲,自行摄政,直至三年以后太甲悔悟,才重新迎回太甲,恢复他的地位,商也因此迎来中兴。
昭帝去世后,海昏侯即位,二十七天的时间里,做了一千多件不符合德行的事情,表明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人选,眼见国家在他的操纵下日趋混乱,霍光为了回报武帝的恩德,毅然废黜海昏侯,另立宣帝,而后大汉得以中兴。
伊霍故事告诉我们,当天子无德、不知悔悟而肆意妄为之时,就是忠于国家的勇士仗剑而起、废黜昏君的时候,君无道,则不配为君,天子失德,则上天也不会继续眷顾他,这是从古至今以来的人们都知道的道理。
当今皇帝暗弱无能,纵容宦官戕害百姓、祸乱天下,天下人敢怒而不敢言,道路以目,心中的怒火日复一日堆积,已经到了将要爆炸的边缘,此时此刻,如果吾辈不能拨乱反正,则四百年大汉危矣,高祖基业不存!
吾辈今日之仗剑,是为了匡扶汉室、再续汉统,吾辈今日废黜昏君,是为了延续高祖伟业,让大汉再次强大,或许会有一些宵小怀疑吾辈的动机,质疑吾辈的方法,但是千百年后的后人会知道,吾辈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如今,那群奸邪狡诈的虫豸就在雒阳城中,昏君就在那群虫豸的围绕之下醉生梦死、胡作非为,我愿意身先士卒,以我手中刀铲除虫豸、废黜昏君,拥立渤海王登上帝位,安抚天下,再续汉统,以全汉臣之本分!以全天下之仰望!
若诸君不愿追随我,可以离开,我绝不阻拦,从今往后,我们便如陌路人一般,老死不相往来,若诸君愿意追随我,那么我愿意带领诸君奋起,铲除虫豸之后的荣光,我绝不会一人独享,再续汉统之功,我绝不会一人独吞!”
袁树沉默了一会儿,扫视众人,火光照耀下,每个人目光灼灼,眼睛里好似真的有一团火在燃烧一样,越烧越亮,越烧越旺。
袁树知道,没有人会选择离开,没有人会选择背弃自己。
他们都是自己最忠诚的追随者,是自己以后的权力根基,是自己的基本盘。
他们足够忠诚、勇敢,也足够能干,在他们的支持下,自己一定可以开创一个满是良知的未来。
于是他再次开口。
“好,诸君都没有选择离开,那么从此刻起,吾辈再也没有退路,再也没有后悔的机会,面对奸佞之贼,我若后退一步,诸君皆可斩杀我,诸君若后退一步,我手中刀便再不认识诸君!唯有前进,没有后退,唯有胜利,没有死亡!”
“学习到良知是容易的,知行合一是困难的,这一点我深深的明白,我也知道人都有恐惧,我也知道人都会害怕,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致良知,我们才要知行合一,我们才要用良知去对抗恐惧,去对抗心中的邪念。”
“虽然我们还没有什么权势,虽然我们还没有执掌过什么权柄,但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茂陵良庄和雒阳良庄,生活在这两处的人们已经不会挨饿受冻,已经不会衣不蔽体,已经活得像个人而不是一只畜生。”
“我也必须要说,废黜昏君、拥立新君,为的不单单是铲除虫豸、再续汉统,同样,也是为了给我们这群愿意践行良知的人一个机会,一个让良庄遍布大汉国土之上、让大汉再也没有饥荒的机会,这,就是我梦想中的一心会的使命。”
“我曾说过,我们聚在一起,就是为了让有勇气的人所具备的勇气可以翻倍,让没有勇气的人也能拥有一些勇气,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奸佞,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日今日,更是如此,我从来没有违背过自己的誓言。
所以我希望,你们这些加入一心会的人也不要违背自己的誓言,不要忘记加入一心会的那一天,你们是如何对我宣誓的,而现在,就是见证誓言成果的时候,就是让天下人都知道何为良知、何为知行合一的时候!诸君!随我诛奸佞、废昏君!”
袁树高举手中战刀,直指苍天。
众人纷纷拔出自己的战刀,随着袁树一起直指苍天,用压抑着的声音竭尽全力的喊了出来。
“诛奸佞!废昏君!”
废立行动,正式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