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 袁树的瞒天过海 (第3/3页)
现致良知大和谐的美好世界。
人口基数在这里,一心会和袁氏心学门派的人数扩张就是理所当然的。
要不是袁树有意控制卡流程,估计四个月,一大半太学生都要被他薅过来加入知行学府,到时候袁氏心学门派的人数分分钟破两万、追三万。
不过袁树没有被冲昏头脑,还是冷静的维持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标准,先是卡一心会的会员资格,接着没办法,又卡心学门派的资格。
我可没搞什么防自学机制,学习的方法就在书本里头,救赎之道就在其中,所以,先自学,达到一定标准之后才能加入门派。
至于一心会,那就更要优中选优,首要的一点就是下地耕种。
袁树巧取豪夺、钱购买的土地正等待着他们的努力耕种!
不通农务者,一心会不收。
尽管如此,短短四个月,这些雒阳公子哥儿们还是有一千八百人硬生生冲过了选拔门槛,带着农业知识进入了一心会,成为一名光荣的一心会员。
另外还有六千多人通过了心学门派的门槛,初步掌握了心学基本要义,并且加速学习农业知识,一批一批的下田地,一批一批的加入到夏收、秋收的工作当中。
那些被转让来的土地中的第一次秋季收获就在这些学子的努力下很快收获完毕。
只能说理想的光辉撒遍雒阳,良知的力量催促着他们成长和改变,对于年轻人来说,接受新思想、发生新变化的速度还是比老登们要快得多了。
说实在的,指望这群年轻人搞点什么现实的改革,比如查一查土地问题,搞搞土地再分配什么的,估计很难。
大部分人都是知易行难,触犯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还没那个觉悟,还没有被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学说腌入味儿,还需要时间,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可能真正的做到“致良知”这三个字。
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有优势和可以利用的地方。
比如要是指望他们聚在一起作为夺取权力的冲锋队,那绝对可以,甚至是绰绰有余,现在立刻马上进行号召,他们都能扛着大刀向前冲,然后挥动着大刀向宦官们的脑袋上砍去。
但是这也并不是袁树的终极追求,只是追击追求道路上的一些节点罢了。
就当下来说,袁树不仅在学派建设、一心会建设上大下功夫,还在经济建设层面大下功夫。
虽然知行学府是要按照一定标准收取学费的,伙食费和住宿费也要自己解决,但是一心会会员是可以免除这些费用的,每个季度还有生活补贴,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给自己的人提供军事训练之类的,那也是需要钱和粮食的大笔支出,这些都是费用。
袁树不能完全指望依靠袁逢给他的转移支付,必须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所以才会同步建设良庄,在农业生产层大下苦功。
(本章完)